“未嘗不可。”呂不韋說。
趙維楨抿了抿嘴角。
她的沉默讓呂不韋了然“維楨不太同意。是覺得自己帶大的國君,也不過是名孩子,是么”
這只是原因之一吧。
呂不韋見她不語,又提議道“聯姻可以娶,也可以嫁。若是維楨覺得不合適,不如嫁一名秦國公主過去。”
趙維楨一哂“楚王都多大年紀了”
還不如娶呢
楚王完早年在秦為質,由春申君協助出逃后至如今已即位十五年。不說別的,他的大兒子公子啟與趙維楨是同齡人,就憑這個,也不能把如花似玉的大閨女嫁給糟老頭子啊。
在先秦時代,這樣的政治聯姻比比皆是,但趙維楨到底是個現代人,她心里過不去這個坎。
“楚國后宮本就復雜。”趙維楨說“秦國的公主就別去蹚這渾水了。再者公子啟已經娶了一名秦國公主。若是再送一名公主過去,楚王娶了,輩分亂了;太子娶了,又是給公子啟增添困擾。”
橫豎比較下來,還是娶一名楚國的公主更為合適。
理智上趙維楨明白這是最穩妥的選擇,她這時候不喜歡聯姻這種方式。
雖然早在邯鄲時,趙維楨就同嬴政、同趙姬講述清楚了其中關鍵,當時還是個小豆丁的嬴政早早地就理解接受了這一方式。而且,趙維楨也想不出向來內斂、冷銳的少年嬴政,會對哪個女孩子愛到要死要活。
“剛平定了華陽太后的麻煩。”趙維楨又說“再迎一名姓羋的妃子,我唯恐重蹈覆轍。”
特別是趙維楨知道歷史。
在秦末漢楚,胡亥即位后,陳勝吳廣舉兵起事,就是打出了公子扶蘇與項燕的旗號。由此可推斷出,公子扶蘇的母親,有一定可能是名楚女。
而若是秦楚繼續聯姻,楚國的公主生下長子,縱然他不是公子扶蘇,也會擁有來此楚國的母族。
立他為太子,也許會再次養出一批太后黨。
不立他為太子,那便是廢長立幼,到時候也可能出問題。
趙維楨越想越覺得頭疼。
“維楨。”
呂不韋溫言開口,打斷了趙維楨的思路“你想遠了。”
她猛然回神,對上呂不韋清朗視線。
“國君年少,就算現在定親,那楚國的公主要嫁過來,至少也是三年之后。”呂不韋的聲線很是溫柔“更何況如今的秦廷,已經沒有太后一黨的威脅,王上身邊有你我在呢。”
也是。
仔細一想,歷史已經變動很多很多了。
未來的昌平君,如今身在楚國爭奪繼承人的位置。未來左右朝堂的華陽太后,亦是相當于被“流放”至了櫟陽。
歷史上記載要造親哥哥反的嬴成蟜,如今還是一口一個阿兄,跟在少年嬴政身后,把阿兄當英雄憧憬呢。
僅從眼下看,楚國的母族不在,趙維楨完全是在擔憂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知曉未來是一回事,但也不能讓歷史束縛思路。
“是我多慮了。”
趙維楨心中微凜,幸好有呂不韋出言提醒,不然她肯定會走進死胡同的。
不過嘛
“既是國君的婚事,你該和王上商議,而且呃。”趙維楨想了想“這事得麻煩趙姬。”
秦王政今年才十二歲,就算他再有主意、呂不韋和趙維楨再怎么掌握實權,那定親的事情,還是得親媽來。
這方面,趙姬天生擁有話語權。
“你與王上商討之后,確認出使,再與楚國使臣交談。”趙維楨吩咐道“初篩過后,再讓太后過目”
“怎么”呂不韋見趙維楨神情復雜,不由得問。
“你說得對。”趙維楨不忍直視“這也年紀太小了。”
少年國君,今年才十二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