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明晰且銳利,彰顯著主人的強硬與野心。
未來君臣初次見面,李斯先是身形一頓。
他知道秦王政今年不過十二歲,尚且年幼。但意識到與親眼見到,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擁有這雙眼睛的人,怎會任由他人擺布
嬴政揮了揮手,侍人把沒下完的棋局暫且撤了下去。他起身,受了李斯的行禮,甚至不等他開口問候“寡人見你,是為了聽聽你所謂滅六國、統中原之說。”
在楚國,人人都說如今的秦國權臣勢力滔天、國君懵懵懂懂。華陽太后被趕去了櫟陽養老,那秦國上下,豈不是為呂不韋、趙維楨夫婦二人完全把持住了。
然而這一刻,李斯清晰地意識到事情并非如此。
“若無意愿,找你來做什么”少年人一哂。
言語之間,竟然是毫不掩飾其野心。
他直奔正題,李斯也就不客氣。
“敢問秦王。”李斯問“可有滅六國之意”
既然是愿意,那就沒什么好顧及的了。
“秦王可有想打的諸侯”李斯又問。
李斯卻是暗地松了口氣。
院子當中,除卻秦王,在場的還有秦國的相國與太師,可以說是整個諸侯國最有權威的三個人正等他闡述自己的觀點。
李斯剛剛還有些緊張,如今反而卻放松下來。
這一次,嬴政沒說話。
他銳利的眼眸掃射過來。
少年國君略一思索,便跟上了李斯的思路“韓國與秦接壤,且國君軟弱,近年與之交戰往往割地退讓。既弱小,又離得近,確實最為合適。只是打是好打的,要說滅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若是處理不好,便是引起其余五國警惕,反倒是陷入危機。”李斯接道。
“容斯斗膽。”李斯坦蕩蕩出言“秦王最想打的,一定是年幼為質、在其受盡苦難的趙國。如今趙王偃,偏聽偏信、昏庸自大,是個好機會,也是為報昔日秦王、先王受苦之仇。只是秦王不言,是因為如今的趙國仍然不可輕視,舉國啃這塊骨頭,還不是時候,因而秦國理應選個好啃的肉,在下以為,可先滅韓。”
他滔滔不絕,終于說到了嬴政感興趣的地方。
李斯清了清嗓子,繼續開口“秦國先昭王時,秦相范雎有遠交近攻之策,指的是著眼于距離秦國最近的韓、趙二國,并通過一定外交手段去拉攏最遠的燕、齊二國。在下以為,秦國仍可保持這般國策,只是可再近一步。”
雖無手稿,但李斯早已將一切內容牢記于心,長篇大論出口不帶任何猶疑。
“你可有對策”嬴政問。
“請聽在下一言。”
話至此處,李斯也沒忘記最開始的問題。
他問秦王想打誰,自然是要出主意的。
“秦王可先派遣使臣,聯盟魏、楚,是為拉攏。
“而后再派遣游策之士,到各國行離間之策。中原多名臣名士,能用重金重利收買的,就去賄賂;不能的,則想法子除掉。君臣離心,國力便會有損,秦王可趁機出兵攻打。”
嬴政自然是看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李斯一番觀點,嬴政聽完的第一個感受是不愧是維楨夫人尋來的人。
“既是秦王最想打趙國,在下看來,可先行派人去間趙、間燕。攻韓之時,亦可與趙聯盟,支持趙國與燕國開戰。”李斯建議道“如此,既可消耗他國兵力,也可轉移視線。秦王以為如何”
闡述完畢后,李斯謹慎抬眼。
諸侯敢存野心,卻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做。
除卻維楨夫人,就只有他的太爺爺,先昭襄王敢言。
也是直到坐上王位,他才意識到把“大一統”掛在嘴邊,是一件多么驚世駭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