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呂不韋遲遲不給消息,讓趙維楨無法進一步判斷情況。
龜兒子急死個人,趙維楨撇了撇嘴。
“算了,不管他。”
趙維楨走到后院的瓦罐前“這次制曲還是不行么”
聽到這話,掌柜很是無奈地說“還、還是沒達到夫人的標準。”
趙維楨掀開瓦罐上的布,大概一看,就明白了狀況。
她今日是為之前準備的豆子和豆醬來的。
制作醬油可就沒蒸酒那么容易了。趙維楨知曉蒸餾的原理,之前制曲發酵可不用她操心,完全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改進。
醬油不一樣,趙維楨只能憑借自己的記憶摸索著來。
第一次就毫不意外的失敗了。
瓦罐里的黃豆曲曬了一個月,成為了醬醪,理論上來講,用鹽泡個三四天,就能滴出醬油來。
而實際上
這罐醬醪泡了這么久,狀態卻不是很好,稀稀拉拉的,完全不是趙維楨記憶中的粘稠模樣。
“拿筷子來。”
“啊”
掌柜有些為難“夫人,真、真要吃啊”
趙維楨“不嘗嘗看怎么知道”
她拿過筷子,輕輕點了一點放在舌尖
嗯
雖然狀態不好,但味道卻是可以的,帶著淡淡咸香。嚴格來說,也不算失敗了。
趙維楨靈機一動,放下筷子,喜笑顏開。
“快快。”她立刻起身吩咐魏興“把還在背書的政公子和丹公子叫過來,我想出了一道新菜式”
“新菜式”掌柜來了精神“夫人要用這醬醪做菜”
先秦時代已有面醬,雖然做法和趙維楨的材料不太相同,但工序都是一樣的。醬醪只要過篩殺菌之后,就是現成的面醬。
趙維楨擼起袖子“隨我到灶臺來。”
趙國地處北方,先秦時代又沒暖氣,每天清晨趙維楨起床,滿腦子想的都是熱騰騰的火鍋。
雖然初次嘗試制造醬油失敗了,但這殘料,她整個先秦時期去辣版本的豆瓣醬火鍋不過分吧
今天她剛到酒肆,就聽到路邊有人在討論。
“劉公,今日也是去呂氏酒肆”
“賢侄一同”
“劉公這么大年紀,還要去挑戰那三碗不倒,喝酒傷身呀。”
“非也這呂氏酒肆最好的,可不是那蒸酒,而是那果酒。”
聽到老者這么說,趙維楨下馬車的腳步一頓。
只見一名衣著干凈、出身不低的老先生,對著年輕人津津樂道“這天冷了,果酒既解渴,又暖胃,且不醉人。最重要的是價格低廉,連自家夫人都喜歡的緊。我呀,這就去打上一壺,回家佐餐下酒。”
原來如此。
趙維楨恍然在先秦時代,不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除非特殊節日或者場合,否則平日沒有喝酒的習慣。這倒是和酒鬼滿大街的現代社會全然不同。
加上價格區別,反倒是兌了水的果酒賣的最好,天天脫銷。
酒肆生意好,魏興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