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道理,完全是中央集權的核心思想。
他現在回復秦王政的話,既不出紕漏、亦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而且韓非撰文就很擅長以典故比喻,韓非子中留下的篇章留下了數不清的成語。
重點是,還說得讓嬴政很高興。
嬴政難得在外臣面前流露出幾分真情實感,他一聲嘆息,近乎惋惜道“寡人就不明白了,公子非這般君臣理念,如此文采,又有切實的治國之策,為何韓王就不重用呢”
韓非苦笑幾聲。
他明明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的,但青年依然是開口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說得不是自己,而是韓王,乃至整個韓國。
一個弱小的國家,是搞不出中央集權的。韓國的政治、經濟條件擺在那里,韓王不采納,韓非從未埋怨過。
“但寡人有力。”
嬴政接道“公子可為寡人效力。”
韓非言簡意賅回答“我在秦國。”
意思就是,他人都在秦國了,也上書諫言了,就是在為秦國效力。
但其中真心實意有幾分就不一定了。
嬴政與韓非彼此心知肚明。
“罷了。”
因而少年人并沒有就此強求,他只是不冷不熱地嗤笑幾聲“今日勞煩公子走一趟,請回使館休息吧。”
韓非聽聞后,好生行禮。
青年如釋重負,可臉上也展現出幾分真實的遺憾。他深深看了少年秦王一眼“外臣告退。”
可惜了
趙維楨目送韓非的背影消失在偏殿中,心中嘀咕。
她又看向嬴政。
雖然少年人的表情沒變化,但他的眉心卻又微微擰了起來。那一雙黑白分明的鳳眸中有些許不悅的情緒飛速閃過。
這就是不高興的意思了。
看來與自己心心念念的能臣第一次見面,感覺不太妙。
趙維楨想著,失笑出聲。
嬴政轉頭“夫人笑什么”
“都說君求一賢臣,如郎求一佳偶。但孟隗看來,倒是不見得。”趙維楨俏皮道“不說天下,就說咸陽,多少年輕姑娘想嫁給王上,當那后宮第一人呢,可見這番比喻是不準確的。”
嬴政“”
他剛擰起的眉心立刻散開,嬴政忍俊不禁“夫人莫打趣我。倒是李卿方才說出使韓國,可還有其他的話要說”
這就是聽了韓非的態度,徹底死心了。
李斯接著說了下去“扣留韓王,亦可支持一位更為軟弱的公子即位,徹底斷了韓國翻身的心思。期間王上可助燕攻趙、助趙攻魏,令兩國自顧不暇,相互消耗。待到秦滅韓國之后,再轉而滅趙不遲。”
幾句話就為秦國鋪了未來的道路先讓周邊的國家打起來,然后滅韓之后趁其不備一口氣繼續打下去。
這倒是符合李斯的一貫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