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人各有命,趙維楨很理解。
比如她好端端一個現代大學生,稀里糊涂就穿到了先秦時代,還撞上便宜老公跑路現場。其中彎彎繞繞,除了用玄之又玄的“命”說之外,趙維楨還真想不到其他解釋。
但是呂府的兄弟管事,缺心眼情商低的那個入了人姑娘的眼,會來事懂眼色的至今單身狗。
一時間趙維楨的腦海中明晃晃擺出四個大字命、運、不、公。
她哭笑不得地對蕩雋說“若是兩情相悅,你義父義母和魏盛父母的同意就好。魏盛雖為呂府做事,但他又不是呂家的奴隸,人有爹娘,容不得我做主。”
蕩雋聞言雙眼一亮“我義父義母肯定是同意的”
然后著男裝的年輕姑娘,拖著魏盛就往外走,非要今天就見見他親爹親媽不可。
趙維楨默默地扭頭看向魏興。
魏興面無表情地看回去沒關系,也就是羨慕嫉妒恨一下罷了。
“夫人。”他輕咳幾聲“還是貨物重要。”
“”
所以說你討不到媳婦呢
趙維楨懶得搭理他,徑直看向蕩威“你們帶回來的是什么菌絲”
蕩威也不客氣,直接引著趙維楨來到車馬邊,從一堆潮乎乎的木屑中扒拉出包好的菌絲“回君上,帶回來的是蕈。”
蕈
她聞言一愣,待到湊過去一看,恍然大悟。
包中的菌絲白花花似蛾,有些都長出來了。
這,這不就是木耳么
看到熟悉的菌類,趙維楨簡直要激動到合不攏嘴。
我國巴蜀、云南等地本就盛產菌子,木耳這種好生長的更是隨處可見。只是歷史上直到隋唐時期才有養殖木耳的相關記載,距離當下還有七八百年的時間呢。
“這,這就能種了”趙維楨驚訝道“咸陽也可以”
“咸陽能種。”
蕩威篤定道“種菌先要看土種菌用的則是腐木,再看氣候與濕度,用的種子則是帶回來的菌絲,與種菜也是大同小異。”
所謂腐木、菌絲與氣候濕度,不就是培養真菌的基質、菌種和控制溫度濕度三大基本要素么。
“如今有水排引水,增濕容易。”蕩威繼續說“蕈耳可成長于桑、槐、楮、榆、柳,安諸木上,以草覆之。當下秦國種桑槐的田地也不少,不缺材料。至于溫度老天爺的安排,咱們是管不了的。”
可見培養真菌是有前提的。
首先是水力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其次是經由農具改革、農作物增產后,秦國不缺糧食,所以種桑樹、槐樹等作物的地方多了,才為培養真菌了條件。
總的來說還是得生產力足夠。
可惜的是趙維楨實在是沒那個能耐,能在先秦時期搞出塑料來。
她頓時有些遺憾要是能整出大棚控溫,別說是養真菌了,反季種菜都行。到時候哪里還用擔心冬季缺少蔬菜和糧食會餓死人
“如此已很好。”
當然趙維楨不會把遺憾說出來,她由衷嘉獎道“能在中原種菌子,哪怕多種一點,也算是多一種口糧。”
對于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來說,但凡能進肚子里的,都是好東西。
“本也沒想過菌子能種。”
蕩威聞言笑道“還是君上的功勞。”
趙維楨一愣“和我有什么關系”
蕩威“早年從蜀地運來的菌子,都是蜀人到深山采摘。誰也沒想到,運到咸陽來,君上如此喜歡。
“呂家食肆推出新菜式,很快各國貴族紛紛效仿,愿賣菌子的商隊多了,就有蜀人惦念著把菌子當菜一樣種。我聽聞后,就往山民家中跑了數月,試了試還真成了”
趙維楨“”
這,這她真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