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明星出現的頻率太高,觀眾會形成一種審美疲勞。這時候,明星就需要完全消失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可能很短暫,但是在信息流動無比迅速的現在,消失兩個月的人再次出現,就會有一種恍若隔世再相見的感覺。
沉寂之后,再次曝光。即便本人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觀眾也會把他當做闊別重逢的老友。
即便是路人,也會覺得哎這不是忘年的男演員嗎好久沒見了啊。好像很不一樣啊。
然后關注度就會提升。
高頻的出現,會讓人越來越覺得,你很廉價。
只有適當的沉寂,才會讓人產生一種,大腕歸來的感覺。
對于那些剛剛升起的新星來說,這種方法無意就是自毀前程。
但是對于余笙來說,這是一個制造信仰的手段。
當你在出來的時候,那些原本罵你的,為了持續嘩眾取寵,都已經轉頭去罵被人了;喜歡你的人,就會占有絕對的優勢;路人的關注,也會加強。
余笙在這段時間里,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我和我的老板娘。
內容無意就是他和鞠倩之間的故事。
打量的篇幅,都在混沌永恒和他抑郁癥的那段時間。其次是忘年拍攝的那段時間。
吳霜看了之后,發現其文筆幼稚,語句不通。唯有一點,感情到位。
她原本想讓這本書永遠沉寂,但是她想了想,親自寫了一篇序言,交給了出版社。
序言開頭就是“如果人生是不斷地相逢和告別,在愛的路上,我們從未相逢,卻經歷了告別。”
這句話在扉頁上,隱晦地宣告了余笙的愛而不得。
之后吳霜還進行了一些很不給余笙面子的聲明。
“我初讀這本書,覺得這個巨星真的不合適寫文字。他錯字連篇,語句不通但是我確認,這些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我不如余笙,我甚至都沒有勇氣記錄下來。因為那段時間,一旦觸碰,就會酸楚。”
“我們知道如歸收到了重創。鞠倩小姐和我們的以為忠實員工在一次意外中雙雙殞命。這是我們重大的損失”
“鞠倩小姐,是我的朋友,也是最令我得意的干將。她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親切。就連我們冷酷淡漠的花九先生,也會對她另眼相看”
余笙出書了。
有些不通順的句子,居然成了流傳最廣的文字。
不少的人都把他書中的話當做個性簽名。
就比如“我們不是刻意相遇的,也不是刻意成為摯友的。”
“其實我正在規劃在混沌永恒里娶一個城主夫人。她可能是預感到了我過分的請求,為了拒絕我,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和她約會,她很看好我,但是他的老公好像不怎么喜歡我。確切的說他只是一個未婚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