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二哥,小弟失禮了。”
范中允認出了范中哲,于是叫了一聲二哥。
范中允在一旁坐下,然后笑道:“二哥,今天蘇馳大將軍請客吃飯,你不去好吃好喝,怎么跑小弟這里來了?”
范中允與范中哲兩人,有十多年沒見過面了,上一次見面,還是范中允結婚的時候,從青年到中年,變化肯定是很大的,所以范中允一時間沒有認出范中哲。
范中哲是范中允的堂兄,兩人的爺爺是親兄弟。
范家一族,起源于河北,后來遷居河南,到了范中允曾祖那一輩,家族算是小有資產,在當地也是一個小地主,有良田上千畝之多,生活富裕。
老爺子有兩個兒子,老大就是范中哲的爺爺,幼子則是范中允的爺爺。
兄弟兩人的關系并不好,互相憎惡,加上老爺子偏愛幼子,臨死之前,將大部分家產留給幼子,長子則是所得不多。
出于這個原因,在辦完了老爺子的喪事之后,因為家產的緣故,兄弟兩人徹底決裂。
后來,長子遷居淮南,幼子則是依舊生活在河南,從這之后,兄弟兩人這一輩子,在沒有打過交道,老死不相往來。
范中允的爺爺,是一個典型的敗家子,只用了不到十年,便是將家產敗光,到了他父親那一輩,已然是生活赤貧,家境極為艱難。
好在范中允自幼明聰,被當地的舉人看中,免費教育他讀書,范中允也很爭氣,二十出頭,便是考中了進士。
范中允與范中哲兩人的爺爺,關系惡劣,但他們的父親,關系卻非常不錯。
范中允很清晰的記得,爺爺把家產敗光之后,很快死去,而父親終日奔波,也只能是勉強維持溫飽,小的時候,兩次大的災荒,死了很多人,餓的沒有辦法,于是父親帶著全家人,前往淮南,投奔大伯。
大伯雖然心中有恨,但并沒有把氣撒到弟弟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身上,對侄子的投奔,都是給予幫助。
范中允與范中哲堂兄兩人,雖然十幾年沒有見過面,但平常也是有書信往來,所以兩人的關系,并不算太過生疏。
“我此次前來豐京,并不是為了公事。”
范中哲補充了一句:“不完全是為了公事。”
趙詢傳召各地節度使上京述職,很多節度使并沒有親來,只是派了自己的心腹,作為代表。
對于當今皇帝趙詢,王懷烈一直不放在眼里,覺得這個小皇帝和興宗皇帝差遠了,所以這次豐京之行,王懷烈沒怎么放在心上,也沒有派遣自己的心腹謀士范中哲,只是派了朱世豪過來,范中哲之所以來豐京,是他自己要來的,王懷烈沒有阻攔,并且叮囑范中哲,若是朱世豪做的不好,你隨時可以進行糾正。
范中允說道:“大哥身體還好?”
既然叫二哥,自然也就有大哥。
范中哲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名叫范中顯,單就學文而言,他比范中哲要強,考中了舉人,但幾次科舉,都沒有考上進士,不過虧了范中哲在王懷烈那里受到重用,混的是風生水起,作為范中哲的親哥哥,王懷烈自然是有所照顧,讓其做了一個縣的縣令。
范中顯身體羸弱,打小就老是生病。
范中哲說道:“還是老樣子,有些東西,天生的,改變不了。”
說完,范中哲從懷中拿出一封書信遞給范中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