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親侄兒,心中既有志向,當姑母的自當成全。”
李怡擺了擺手,示意李勛坐下,然后掃了四周一眼,小樂子立即明白其意,揮了揮手,讓四周的太監宮女退下。
待房間只剩下李怡、李勛與小樂子三人,李怡看著李勛,低聲說道“皇上向來厭惡后宮干政,所以姑母也不能明著為你求職,我已經疏通了牧公,讓他在皇上面前為你進言,昨日晚間,牧公派人傳來消息,說此事已經在皇上面前提過,皇上態度不明,既沒有贊成,也沒有反對,我猜測今天晚一些時候,皇上會到我這里來,就此事與我商談,我招你前來,就是想要看看你的態度與志向,若你不愿從軍犯險,姑母絕不會逼你,畢竟你是我們李家現在唯一的獨苗,若你有事,滿倉恐怕會恨我一輩子。”
李勛剛剛的熱血已經冷卻下來,經李怡這么一說,心中頓時緊張起來,這可是真正的戰爭,是要死人的。
“姑母,這次出兵,很危險嗎”
“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子”
李怡瞪了李勛一眼,隨即說道“具體戰事行動,我一個婦道人家,自是不懂,不過聽皇上的語氣,此次出兵,應該是十拿九穩,輕而易舉,所以我便動了心思,讓你隨軍出戰,以獲軍功。”
聽了姑母的話語,李勛心思頓時活泛起來,又沒有什么危險,又可以體驗真實戰爭場面,想想都是讓人興奮難耐。
兩人交談了一會兒,有太監回稟,皇上趙智已經和諸位政事堂相國議事完畢,或許會來長樂宮,李勛于是告辭離去。
出了皇城,一眼便見到幾名官員正站在門口,其中一名年近五十的男子,身材魁梧,面相剛毅,像是武將,正在那里來回走動,臉上有著焦慮之色。
“安公公,那名走動之人你可認識”
李勛對著身邊一名十三四歲的小太監低聲問道,此人姓安,也是在長樂宮做事,像李勛這種外臣,每次進出皇城,身邊都是要有太監跟隨的,說是監督也不為過,皇城雖然是皇帝早朝以及政事堂辦公的地方,但是皇帝的后宮也是在其內,但凡大臣進出,都是要有太監在旁跟隨,以免走錯了地方,壞了君臣之禮。
“這個人奴才倒是認識,乃是安國大將軍黃詬。”
李勛點了點頭,原來他就是黃詬,李勛聽趙詢談及過此人。
黃詬出身河東名門黃氏,家族仕晉數百年,良將輩出,其祖父在僖宗一朝曾經貴為左相兵部尚書,其父在平宗時代做到了嶺南節度使,最后入朝拜相,可謂顯赫一時。
黃詬自幼熟讀兵書,艱苦好學,但是為人性格木訥遲緩,說簡單點就是很笨,總比別人慢幾步,所以不受其父喜愛。
黃詬一直到了二十五歲,數次科舉不中,最后得父門蔭,受職正八品宣節校尉,總算是入了仕途。
天明九年,平宗率領三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河北,結果大敗,當時三十歲的黃詬,已經升為左武衛亞將,領軍五千拼死斷后,最終成功護送平宗返回豐京,因此大功,受封南謝開國縣侯,左武衛大將軍。
趙智繼位之后,對黃詬頗為重用,二十年間,黃詬領軍作戰十余次,多有戰功,承平三年,黃詬受封安國大將軍,封爵南謝開國縣公。
有意思的是,黃詬領軍作戰十余次,從未有過大勝,卻也從未有過大敗,但凡他領軍作戰,不是小勝,便是小敗,因此世人皆戲稱他為平庸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