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肆耀知道自己是一個外人,在這里干杵著,會讓他們說話不便,于是告辭離去。
黃今天召集所有人到來,意思很簡單,就是江南的戰事已經結束,他需要把整個戰事的經過詳細的寫出,上報朝廷,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寫出有功之人的名字,排功請賞,這件事情,需要秦安明與劉叢喜的同意,并在后面附加其名,不然只有黃單獨的名字,趙智是不會賣賬的。
劉叢喜從懷中拿出一卷黃色的布帛,看了一眼李勛,把東西遞給了他,笑道“狗兒老弟,我字寫的不好,還是由你來寫吧。”
李勛接過布帛,愣了愣,遲疑道“你是監軍,這個東西由我來寫,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
劉叢喜客氣道“你我都是監軍,誰寫都一樣。”
自從那次為了幫助黃奪取出兵之權,兩人爆發了激烈爭辯,李勛與劉叢喜差不多已經翻臉,事后,李勛沒有自持身份,顯出高傲的姿態,也沒有看不起劉叢喜,主動找上他,跟他緩和關系,劉叢喜也不愿與李勛把關系鬧僵,于是也就借著臺階下來,兩人的關系到顯得比以前更加融洽,不得不說讓所有人都是大感驚訝。
李勛想了想,自己很完整經歷了這場戰爭,眾人的表現與高低,他也確實比劉叢喜要清楚,所以這排功布帛由自己寫,倒也可以更加準確。
李勛來到桌前,提起毛筆,眾人這時都是圍了過來,神色緊張,此時此刻,關乎到所有人的前途,只要這布帛上有自己的名字,回到豐京之后,肯定會升官封爵,權和利,誰不想要
李勛看向黃,目光之中帶著征詢,后者的神態很平靜,淡聲說道“李判官心中想來已有決定,無需征詢他人之議。”
李勛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在布帛的最上面,這代表了首功,寫上了黃與趙柏安兩人的名字,隨即在第二排,也就是次功人員,寫上了顧雍、詹臺鏡明、趙飛度、單仇等十余人的名字,至于第三排,李勛沒有在寫,而是把布帛遞給了黃,輕笑道“整場戰爭,都是由大將軍親身指揮安排,誰有功,誰有過,想來比我更清楚,顧雍這些將軍的功勞我是知道的,其他的人,我怕出了疏漏,被人說排功不公,所以剩下的還是由大將軍自行裁決吧。”
說罷,李勛對著劉叢喜與秦安明笑道“兩位大人,覺得如何”
秦安明深深看了李勛一眼,微微點頭,沒有反對,這排功之事跟他沒有太大關系,他手里也有一份布帛,只不過上面寫的人員名字,都是在這場戰爭中表現不佳,回去要被懲罰之輩,其中有著趙飛度與詹臺鏡明兩人的名字,但出乎意料的是,和李勛不對路的這兩人,竟是被李勛寫在了排功布帛上面,秦安明不由對李勛有了深深的贊賞,他手中的那份定罪布帛,看來是要重新寫過了。
劉叢喜呵呵笑道“我沒有意見。”
黃沉思片刻,點了點頭,接過布帛。
李勛看了眾人一眼,輕笑道“我寫的這份排功布帛,不知諸位有沒有什么意見”
毛安福看了看趙飛度等人一眼,皺起眉頭,顯然是心中不服,但也米有多說什么。
而詹臺鏡明等人則是大喜過望,齊齊拱手說道“李判官裁決公允,我等沒有任何意見。”
戰爭結束了,但黃還要留在江南一段時間,還有許多后續事情需要他來處理,卻沒有李勛什么事情了,第二天,黃寫好整場戰爭的詳細報告,讓毛安福帶回豐京,李勛在征得了黃的同意之后,與毛安福一同返回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