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四月中旬,天氣開始慢慢轉熱,長袍脫下,換上了長袖單衣。
而隨著天氣的轉暖,吐蕃在廊州以西的動作反而停了下來,對此,整個大晉朝廷,不但沒有任何放松,反而加快了決策的進程,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六次朝會,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吐蕃之事反復討論商議。
說來也有意思,去年年底,趙智派人去往突然,商議和親一事,吐蕃贊普當即表示同意,態度很友善,希望此事越快越好,趙智也很快從自己的女兒當中挑出了和親人選,但一直拖到如今四月,卻是遲遲沒有任何動作。
承平六年,四月二十。
就在這一次的朝會,趙智與眾臣終于是定下了決策,兵馬以及糧草軍需已經全部集結完畢,趙智當即下令,黃為前軍大將,領三萬禁軍右軍駐防廊州,輔國大將軍宇文震為后軍大將,領三萬禁軍左軍進駐州,李勛為后勤將軍,領一萬士兵,押送軍資糧草,隨軍前行,馬武為鎮涼大都督,督廊、、涼、鄯、四州諸軍事,總覽吐蕃戰事,賜持節,尚封寶劍,允其便宜行事。
李勛進宮謝恩,趙智讓他謹慎行事,不要獨斷專行,給他配備的兩員副將,都是驍勇善戰之人,遇事當與他們多多商議。
又去見了姑母李怡,后者到沒有說太多,只是讓李勛小心自身安全,遇到任何事情,當以保命為上,萬不可逞能。
出宮的時候,遇見一名中年妃子,光著腳,散著發,哭哭啼啼,身邊幾名宮女宦官扶著她,小聲勸慰。
李勛指了指那名妃子,對著身邊的小樂子低聲問道“小樂子,此婦何故哭哭啼啼”
小樂子嘆氣一聲“她是申妃,此次前往吐蕃和親的朔義公主便是她的親生女兒,剛剛去求皇上改變主意,皇上根本就不見她,她在殿外大吵大鬧,惹得皇上大怒,命人把她趕了出來。”
李勛聽后沉默不語,這個事情他有所耳聞,趙智年前派人前往吐蕃,意圖以和親這種溫和的方式,避免兩國陷入戰爭,吐蕃贊普也是欣然同意,但是并沒有因為和親之事,讓吐蕃對廊州增兵的行動有任何的減緩,至此,趙智終于明白,吐蕃一方心意已決,戰爭已然不可避免,也是加緊戰爭籌備,并采納了楊道嗣的建議,依舊按照兩國約定好的,把朔義公主送入吐蕃,堵死吐蕃出兵的借口,若能知難而退最好,若不然,正義的這面大旗,便是握在了自己手中,對己方士氣將有很大提升。
政治有時候就是這般殘酷,沒有任何情義可講,生在帝王之家,有時候或許比生在普通人家,還要凄慘的多,朔義公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列子,看著申妃凄苦絕望的神色,李勛有了一絲觸動,李怡曾經跟他講過,范中允也曾經跟他講過,他李勛不管愿不愿意,都已經無法避免的成為了天下大局,其中的一顆棋子,一顆最小的棋子,小卒,只能前進,不能后退,若不能沖過河去,等待自己的,恐怕只有屠刀與死亡。
李勛抬頭望天,心中突然有了一些明悟,小卒就算過了河,依舊不能后退,但至少有了左右騰挪的空間,多了出路,便是多了許多生機。
緊緊握住拳頭,李勛大步朝著宮外走去。
小樂子驚訝的看了一眼李勛,他發現,此刻的李勛,整個人的氣質,突然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剛剛回到家中,毛安福與單仇兩人一同前來拜訪。
“兩位大哥好久不見,今日怎么有閑暇來找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