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兵部右侍郎,現任參知政事的蕭徵站了出來,出言反對,吐蕃雖然剛經大敗,但依舊有較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吐蕃向來不守誠信,信用不佳,其言不可輕信,而大石帝國比之大晉,不管是國力還是疆域,都是不遑多讓,經此一敗,勢必視為奇恥大辱,一旦政局穩定,很有可能大舉出兵,報仇雪恨,若是隴右兵力過弱,豈不是非常危險所以不宜抽調太多兵力
蕭徵侃侃而談,話語不斷,趙智臉上有些不耐,揮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朕自有度量,你不必多言。”
蕭徵話語被打斷,臉色微紅,退也不是,繼續發言也不是,一時間好不尷尬。
賀庭宣此時站了出來,拱手拜道“陛下,蕭大人進言于君,善議國事,乃是為陛下進良策,分君憂,陛下豈可妄斷其言”
說完這番話,賀庭宣退了下去。
趙智掃了賀庭宣一眼,不但沒有生氣,臉上反而有了一絲笑容,看向蕭徵,淡聲道“蕭愛卿請繼續”
“臣覺得,從隴右抽調兩萬士兵前往河東,足矣”
說罷,蕭徵躬身一禮,然后退了下去。
蕭徵說完之后,又有幾名大臣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趙智聽完之后,看向劉桀“劉相國可有良議”
劉相國淡聲道“隴右以武州、涼州、廊州三州最重,有八萬大軍鎮守,足矣”
劉桀的意思很明白了,隴右有十二萬大軍,八萬士兵就足夠了,多余的四萬大軍,可以抽調到河東道。
趙智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兵部與禮部盡快擬定建議文書,下次朝會,當有決斷。”
說完,趙智起身離開。
“恭送陛下。”
大臣們躬身送離趙智,然后紛紛離開。
劉桀快走兩步,追上楊道嗣,輕聲說道“楊相國,家有良酒,可愿嘗否”
楊道嗣看了劉桀一眼,輕聲笑道“若酒不好,老夫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劉桀笑了笑“好不好,喝了才知道,我當備下晚宴,恭候楊相國到來。”
楊道嗣點了點頭“我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