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這樣心思的人,絕不僅僅只有王仁鋯與岳繼明兩個人。
武宗之后的三代皇帝,多是昏庸之主,做事往往憑個人喜好,而且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刑罰過重,動輒殺人全家,滿門抄斬,也難怪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尋求自保之道,尤其是政事堂的相國,與地方藩鎮多有來往,互為同盟,在某些時候,更是那些實力強大地方藩鎮在朝廷的代言人,正因為有了武力作為后盾,就算在政治斗爭中失敗了,當朝皇帝為了不引起兵禍,多少還是有些顧忌,不敢把事情做的太絕。
趙智繼位之后,努力改變這種局面,從兩個方面去做,一方面嚴厲打擊與地方藩鎮有勾結的朝中大臣,另一方面,廢除了許多酷刑,再就是只要不涉及到謀逆大罪,官員犯了法,頂多就是罷官流放,而且絕不牽連家人,趙智的所作所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王仁鋯與岳繼明想要效法過去之事,趙智絕不能容忍。
河北二十四州,五大藩鎮。
魏州節度使李從固,薊州節度使高善才,趙州節度使張景暉,恒州節度使陳慶祝,幽州節度使田章。
河北道經濟非常發達,人口眾多,更是戰馬良地,曾有人曰河北多健馬,下者日馳二百里,所以兵常當天下。
武宗死后,僖宗濫用民力,大肆對外用兵,以至國內民亂四起,官軍無法壓制,局面失控,義軍曾一度打進關內,直逼京師。
面對此等局面,僖宗最終聽取了大臣的建議,顯示下了罪己詔,傳檄四方,給天下人認錯,隨后開始實行剿撫并重之策。
當時最為強大的一支義軍,便是出自河北,首領王從本心向朝廷,占據整個河北之后,并沒有繼續下一步軍事行動,當其他義軍攻入關內,與官軍生死決戰之時,王從本一直按兵不動,當收到僖宗的親筆勸降書之后,王從本說服屬下諸將,最終投降了朝廷。
王從本的投降,讓僖宗大喜過望,對其封賞極重。
而在隨后的平亂之中,王從本也是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幫助僖宗平息了國內的亂局。
但就是這樣一位對大晉有再造之功的大功臣,卻是因為僖宗的猜忌以及小人的誣告,最終落了個自殺的結果。
王從本死后,河北再起戰亂,其屬下將領紛紛起兵反叛朝廷,僖宗派遣大軍平叛,卻是大敗而歸,最終只能妥協,這也是河北五大藩鎮的開端。
面對大臣們的群起而攻,岳繼明終于是有些忍受不住,動了動身子,就是要起身出來爭辯,卻是被坐在一旁的王仁鋯給按住了。
王仁鋯看了一眼旁邊的楊道嗣,后者臉色平靜,但眉頭卻也是始終擰著,顯然今日的朝會,也是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自己與岳繼明作為右相一黨的成員,楊道嗣卻是始終一言不發,從中已是可以看出他的態度。
王仁鋯暗暗嘆氣一聲,關鍵時刻,自己與岳繼明終歸還是被無情的拋棄了,政治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與戲劇性,剛剛看起來還是親密無間的盟友,轉眼間,就已然分道揚鑣了。
王仁鋯站了出來,拱手拜道“臣有罪,請陛下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