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便是監軍制度,兵權,趙智看的極重,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是有了這三點,不管朝中的政治爭斗在怎么激烈,趙智一直都是表現的風輕云淡,穩坐釣魚臺。
朝會繼續進行。
經過了剛剛那場激烈的風暴,接下來議論隴右分道,以及李忠調職回京,由馬武接任新的安北節度使,也就顯得沒有那么激動人心了。
免去李忠安北節度使一職,調回京城,任侍中、兵部尚書,入職政事堂,為新一任的左相。
這個人事變動與任命,沒有人反對,李忠在安北坐鎮多年,其功勞眾人有目共睹,他繼任左相一職,完全有這個資格。
馬武被免去兵部右侍郎一職,繼任安北節度使。
馬武的人事變動,倒是有那么幾個大臣出來說了一些反對意見,但并不強烈,最后也是順利通過,大家都知道,馬武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得到趙智信任的武將,今日朝會,直接就是拿下王仁鋯與岳繼明兩人,其意圖已經很明顯,接下來的人事變動與布局,趙智會有大動作,這個動作,他不希望有人出來搗亂,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威懾。
被冷藏了好幾年,原河東道節度副使,晉陽留守司馬忠,被任命為隴右南道節度使。
司馬忠的任命也是非常順利,三讀通過。
司馬忠在白巾軍之亂中,立有大功,本人也是出身名門大族,為官極為勤廉,在官場上的名聲很盛。
隴右北道的人事任命,則是有些奇怪,不設立節度使,而是設了兩名節度副使,分別是右武衛將軍顧雍與右通衛將軍趙飛度,前者以隴右北道節度副使實領涼州都督,后者則是以隴右北道節度副實領會州都督。
齊王被封為隴右大都督,督隴右諸州軍事,他這個官職,當然是虛的,只是遙領,但讓眾臣震撼的是,隴右既然有了大都督,自是要設立大都督府,而大都督府制下的大都督長吏,這個職位的人選,竟是由剛剛被罷了相位的王仁鋯出任,這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