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歇派人給李勛傳來消息,最近有人在四處打探李勛的動向,對此,李勛并未太過在意,自己做了一州都督,也算的上是個人物了,有人注意也是正常。
李勛的正式任命沒有等多久。
承平七年,元月二十。
朝廷的任命詔書正式下達,當然,并不單單只有李勛一個人,而是一份涉及了許多人,人事調動極大的名單。
首先,岳繼明與王仁鋯兩人罷相,王仁鋯調任隴右大都督府長吏,雖然遠不及曾經的相國之位,但依舊是一份極具份量的職位,而且表明了一點,趙智并沒有放棄王仁鋯,王仁鋯的未來,依舊有著諸多可能。
至于岳繼明,趙智則罷了他的工部尚書職位,然后給了他一個檢校太尉的虛職,所有人都明白,今年已經六十好幾的岳繼明,其仕途,已然完結。
岳繼明與王仁鋯兩人的罷相,只是開始,趙智隨即下詔,把政事堂由原先的七相,擴大到了九相,楊道嗣依舊為中書令、右相、吏部尚書,而李忠則是代替了致仕退休的劉桀,為新的侍中、左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賀中楷、吏部右侍郎鄭仁杰兩人的位置不變,秦安明則是晉升禮部尚書,實職相國之位。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新人補充,一共四位。
劉知古以工部尚書,晉職政事堂為相。
劉光輝以刑部尚書,晉職政事堂為相。
柳仲元以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職政事堂為相。
蕭徵以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職政事堂為相。
蕭徵剛剛從大理寺出來,沒過多久,便是被立即晉職政事堂為相,雖然其官位資歷在整個政事堂的九位相國之中,他的排名是最后一名,但他的任命,依舊還是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除了政事堂相國變動之外,還有一些人事變動。
詹臺易桓如愿從兵部左侍郎晉升到了右侍郎之位,雖然沒有進入政事堂,卻被趙智加封了參知政事,列席政事堂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