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結束,一連十余天的陰沉天氣,終于是走到了盡頭,熾烈的陽光,開始普照大地。
院子里,楊道嗣半躺在椅子上,閉著眼,旁邊,楊呂望則是拿著一本書,默默讀著,聲音不大不小。
楊呂望一邊讀著書,不時抬眼看向楊道嗣,心中有許多話想說,卻又是堵在喉頭,說不出口。
楊道嗣睜開眼,淡聲道“氣有余而力不足,心神不一,老夫聽著也是沒有意思。”
楊呂望把書合上,頗為歉意的說道“擾了大伯的清閑,是侄兒的罪過。”
楊道嗣搖了搖頭,淡聲道“你有什么話想說,就說出來吧。”
“大伯,您已經兩個多月沒有參與朝政了,最近朝堂之上,有了立齊王趙詢為太子的意向,您若是不出面,我們楊家”
楊呂望輕聲說道。
楊道嗣看向楊呂望,從他的臉上,看到了其他意味,默默說道“這番話,是你六哥讓你問的吧”
楊呂望沉默不語,等于是默認了,他看了楊道嗣一眼,心情也是有些復雜,在京任職快兩年了,很多事情,楊呂望已經慢慢明白,自己雖然也是楊道嗣的親生兒子,但是已經過繼給楊道安,所以從名義上來說,楊呂望只是楊道嗣的侄兒,以這層關系來說,楊呂望與楊道嗣的親近程度,是遠遠比不上楊柄林的,但是如今,六哥做為楊道嗣的嫡子,卻是被調往地方為官,而自己做為楊道嗣的侄兒,卻是被留任京城,做上了吏部左侍郎高位,對于楊家來說,乃至所有的世家大族,這都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就連楊呂望自己,見了楊柄林,也是感到有些別扭。
楊道嗣輕聲問道“我雖沒有上朝,但朝堂上的事情,也是瞞不住我,對于齊王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楊呂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我們楊家一直支持楚王。”
楊道嗣嘆氣一聲“楚王對我們楊家,有些誤解。”
楊呂望再次沉默不語,楚王趙碩與其生母楊貴妃的感情,非常淡漠,對于楊家,自然也是如此,這涉及到早年的一些恩怨,這是一個死結,楊道嗣曾經努力化解過,但楊貴妃的態度強硬,乃至與趙碩的誤解越來越深,到了如今,已經是沒有了化解的可能。
楊道嗣抓住楊呂望的手,慈和的說道“呂望,不想那么多,對你六哥,也不要有太多的負疚情緒,屬于他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不屬于他的東西,他也不要多想。”
楊呂望點了點頭,復雜的心理,有了一些減緩。
楊道嗣跟楊呂望說過,楊炳林是自己的嫡子,下一代楊家族長,非他莫屬,自己致仕之后,接替自己右相一職的,將是楊道臨,在之后,則是楊呂望,其實楊道嗣最真實的想法,楊道臨只是一個過度,短時間的坐鎮右相之位,然后再由老六楊道安接任,在之后,則是楊呂望,而蜀州的軍權,則是由楊道嗣的四子楊誠久接管,待楊呂望的兩個兒子長大成人之后,再行替換,如此一來,楊道安與楊家原本有些分離的趨勢,將不復存在,再次合為一體,對楊家有好處,對日后大晉的整體政局,都是有好處,只是可惜,對此議案,楊道安有顧慮,沒有同意,但沒有關系,只要把楊呂望死死綁在楊氏一族,楊道安的情緒便不會太出格。
“說來也奇怪,大伯您這么久沒有上朝,皇上卻也沒有主動進行召喚。”
楊道嗣兩個多月沒有上朝,許多重大議案,楊氏一族始終保持沉默,但是太子的人選,非同小可,趙智依然沒有任何舉動,仿佛已經把楊道嗣以及楊氏一族排除在外,這就有些出乎尋常了。
楊道嗣冷冷一笑“越是關鍵時刻,越是不能著急,我不動,自然有人會動,誰先動,誰就有了妥協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