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詢也來了,李勛跟著一起去的,并送上了趙智親手所寫的祭文。
三天之后,楊道嗣出殯,與其妻子甘氏,共眠一處。
承平九年,三月初五。
楊道嗣的逝去,所帶來的震驚,已經被眾人慢慢消化,京城的氣氛,也是慢慢恢復了平靜,但是在民間,普通老百姓,依舊還有許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這位偉人。
楊道嗣當政的這二十多年,京城的物價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狀態,比懿、僖、平三朝要低的多,只比武宗時期略高,百姓的思想很簡單,豐衣、足食,這些,楊道嗣做到了,所以他受到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戴。
那場大火,楊炳林倒地昏迷,這一睡,就是整整三天三夜,在很多人看來,他這是傷心過度,悲痛絕,事實上,楊道嗣與楊呂望的死,楊炳林確實悲傷絕,但有些時候,一個人若是有了執念,在怎么痛苦,都會義無反顧的做下去。
房間里,楊炳林靜靜的坐在那里,前的桌子上,擺放著飯菜,已經涼透,他一口都沒有吃,這段時間,楊炳林食不寢夜不寐,兩三天,也難得有胃口吃上一頓飯。
房門被推開,楊誠久走了進來。
“六弟,父親已故,你要保重體。”
楊誠久走到楊炳林對面坐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飯菜,搖了搖頭,輕聲勸慰道。
楊炳林沉默不語,良久,這才說道“四哥,今朝會,可有議論出個所以然”
楊道嗣死,在他之后,楊家這艘大船,該由誰接掌,這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他的韓國公爵位,其繼承者,自然就是楊家下一代族長,而這個爵位的歸屬,要由趙智與大臣們商議決定,另外一方面,楊家內部,也是開始推舉新的族長,有幾個人選,但具體是誰,要等代州老家的一些老一輩楊家長輩到達豐京之后,共同討論決定。
楊道嗣一共七個兒子,幼子楊呂望過繼給六弟楊道安,如今隨同楊道嗣一同葬火海,長子與次子相續病亡,沒有活過二十歲,老三楊或己,四子楊誠久五子楊幼安,以及老六楊炳林,其中三子楊或己有殘疾,一直在老家生活,無法為官,自然也就無法繼承族長之位,除此之外,剩下的三人,都是有繼承楊家族長的資格,畢竟,他們都是楊道嗣的前后兩個正妻所生,并非妾生子。
楊炳林在這幾人之中,年齡、能力、聲望都不是最佳,但是大的家族,族長繼承,以上這三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血脈,養病的母族是山南甘氏,山南七個節度使,山南甘氏占據其二,在山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妻族,江南吳氏,更是有天下首富之名,富可敵國,所以說,楊炳林雖然為老六,也不是很得楊道嗣的喜,但是自始自終,楊道嗣一直沒有動過把楊炳林排除出族長繼承人之外,一旦這樣做了,山南甘氏與江南吳氏,定然會與楊家決裂,其損失之大,就算是楊家,恐怕也是承擔不起。
楊誠久說道“很多人支持由你繼任韓國公爵位,對此,皇上并沒有反對。”
楊炳林看向楊誠久,雙眼瞇起,從他的話中,聽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但這個時候,楊炳林并不想多說什么,說多了,就顯得有些過急與庸俗了。
楊道嗣故,對于整個楊氏一族,乃至整個天下來說,都是一件震撼的大事,山南甘氏與江南吳氏這兩個大家族,都是派了重要人物前來豐京,有著他們的支持,楊家之中,沒有誰能爭得過自己,自己的幾個哥哥,楊誠久等人,也都或多或少有著自知之明,這段時間,做人做事非常低調,有什么事,都是會主動找上楊炳林商量,儼然已經把楊炳林當成了楊家的主心骨。
上拉加載下一章s章節內容正在努力恢復中,請稍后再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