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楊家內部,并不想外界看的那般風平浪靜,楊炳林繼任族長之后,因為有了母族山南甘氏與妻族江南吳氏,這兩個大家族的全力支持,他很快便是坐穩了楊家族長之位,威名日盛,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樣的族長,誰敢反對,誰敢不滿
對內,楊炳林已經徹底掌握了整個楊氏一族的大權,就算是楊道臨的意見,若是與楊炳林的意見相反,最終話語權占上風的,依舊還是楊炳林。
對內的調整已經結束,楊炳林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對外,外面是什么是整個右相一黨,而這個權利,如今掌握在楊道臨的手上,但沒有關系,楊道臨久在地方,其威望,比之楊道嗣差了太遠,根本無法掌控整個右相一黨的全部官員。
事實上,楊炳林繼任族長之后,右相一黨的許多官員,紛紛主動拜訪,訴說自己的意見,在楊道嗣的手中,為了仰止右相一黨的擴張,許多人的官職調來調去,但就是得不到提升,還有一些人,更是被直接調往地方,對于自己的境遇,他們早就已經極為不滿,只是原先有楊道嗣在上面壓著,他們不服也得服,如今楊家發生巨變,權利的至高者換代,此等狀況,終于是有了轉機。
楊道臨繼任右相之后,右相一黨的內部,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那就是改變楊道嗣當權時的做事手段與發展方向,但是楊道臨態度很堅決,表示今后的楊家與右相一黨,依舊會追隨楊道嗣的步伐與思想,短時間內不會有任何改變。
很多人希望了,但他們并沒有放棄,楊道臨的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別人,那就是楊炳林。
對于這些人,他們的心思,楊炳林豈能不明白,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但沒關系,他們此時的到來與依附,正是楊炳林所希望看到的。
最近幾天,楊炳林頻繁召集右相一黨的官員,準備在朝堂上有大的動作。
京城政局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
而隴右這邊,也是風起云涌。
西域諸國的叛亂,歷經兩年時間,始終得不到徹底的剿滅,原因就在于,辰國、中丹等勢力較強的大國,都是被滅了,但是席月國這個國土不大,人口不多,卻是占據著西域中部戰略要地的小國,竟是在大石十余萬大軍的猛烈圍攻之中,堅持了整整兩年,始終矗立不倒。
久則必變。
打了兩年,始終打不下這最后一個叛亂國,整個西域,終于是再次發生巨變。
西域三十六國,人口五百萬以上,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一共有三個,其中辰國已經被滅亡,剩余的兩個大國分別是安述與畢蘭,大石帝國進入西域時,最先投降的兩個國家,也正是他們,這么多年來,始終是大石的忠實走狗,唯唯諾諾,不敢有絲毫的反抗,隨著時間的發展,安述與畢蘭兩個國家,已然成為大石帝國在西域的代言人。
包括此次辰國、席月等七國的叛亂,安述與畢蘭都是派有大軍協助大石帝國作戰,且非常賣力。
但也就是這兩個被大石極為信任看重的國家,在戰爭的最后關頭,反戈一擊了。
戰爭到了最后關頭,席月國國都碎葉城,在經歷兩年有余的圍攻之后,已然彈盡糧絕,連同軍民在內的全城三十五人,只剩下不足三萬,連國王都是戰死城頭,王室成年男子,也是戰死到只剩下五個人,城內的糧食更是已經斷絕超過三個月,沒有吃的,就吃死尸,吃樹皮,乃至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