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蒙的事情,已經木已成舟,趙智無可奈何,只能派遣禮部尚書秦安明為使者,出使漠蒙草原。
外部局勢的巨變,磨掉了趙智最后一絲耐心,他不在有任何猶豫,以極為強硬的態度,開始對朝堂進行大力整頓。
有意思的是,局勢的轉變,竟是從楊炳林這里開始。
承平九年,七月初五。
朝會一開,趙智當即下詔,任命楊炳林為吏部左侍郎,參知政事,接替已故楊呂望的一切職位。
隨后,監察御史賀庭宣,第一個站了出來,彈劾御史臺主官,御史中丞夏準,吳凡白被殺,他身為御史臺掌印主官,竟是沒有上書言事,實乃有虧職守。
對于賀庭宣的彈劾,趙智當即表示贊同。
吳凡白被殺之后,出于各種原因,朝堂各方勢力有意忽略這個問題,所以已經被慢慢淡化下去,如今賀庭宣重提此事,并且得到趙智的積極響應。
這次朝堂,因為李勛被刺之事,很多人都是緊張到了極點,跟李勛有關的人,或許就那么幾個,但就這幾個人,卻是能夠牽連出更多的人,借力打力,這是趙智一貫的手段。
葛濤臉色陰沉,目光時不時看向不遠處的楊炳林,心中充滿了恨意。
葛青峰曾經花錢買兇刺殺李勛,這件事情,最后被捅到了皇上那里,趙智因此動怒,命人徹查,最后得知乃是北江會所為,而這個組織,趙智又豈能不知
當時的葛濤,親自求到楊道嗣那里去,最終的結果是,趙智給了楊道嗣面子,沒有處置葛青峰,但是葛青峰的父親,晉陽府府尹葛鴻,則是被調往嶺南,仕途,從此一蹶不振。
事情結束后,葛濤前去感謝,楊道嗣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恨意可以沉淀,但不會消失。”
當時的葛濤并沒有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如今卻是終于明白了,楊道嗣以利益換來的原諒,并不是消失,趙智只是把這股恨意與憤怒,沉淀在了心中,一旦有機會,這股恨意,趙智將會把它拿出來,徹底的釋放,如今,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今日朝會一開,趙智立即封賞楊炳林,隨后,也沒有先說李勛被刺之事,反而是重提吳凡白之案,葛濤已經猜到了趙智的意圖,他這是準備全面整肅朝堂了。
先行封賞楊炳林,這很有可能,趙智與楊炳林已經達成某種協議。
重提吳凡白之事,則是準備打壓翼王,隨后便是以李勛被刺為借口,整肅另外一派。
事實上,吳凡白的事情,雖然表明上被眾人刻意淡化,但暗地里,趙智一直命人暗中調查,最終得到了很多情報,都是關于翼王的。
整個朝堂的進展,也是如葛濤所料。
吳凡白的死,一旦被拿到明面上來說,那就有太多太多東西讓人震驚了。
五年的代州刺史任職,挪用、虧空達三百五十萬兩之巨,從中受益之人,很多很多,晉陽防御使王世安,晉陽府府尹伍文奎,兵部右侍郎詹臺易桓,代州原刺史周元輝等等
隨著一件件證據被拿出,趙智當場勃然大怒,下令罷免涉案官員,一切職務,押解回京,交由有司審訊。
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翼王主政河東之后,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們出了事,翼王自然難逃干系,翼王臉色蒼白中,跪地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