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卟干率領兩萬士兵,緊隨德咀大軍六七十里之后,走小路,斜插,從另外一個方向包抄李勛,徹底殲滅這股晉軍。
但是,計劃的再好,也是人算不由天算。
胡獻的橫空出世,他不僅沒有跟著趙飛度一同逃跑,反而領著本部人馬,四處聚集殘兵敗將,最后得兵兩千余人,躲在暗處,密切關注廊州境內的風吹草動,并最終探知安卡卟干這支吐蕃兵馬的動向,更是在關鍵時刻,以強硬的手段,連殺數名官職比自己高,卻畏戰怕死的軍官,隨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義,說服了所有人,最終掌握了這支兩千余人小股部隊,主動出擊,在險要地帶設伏,大敗安卡卟干,斬敵八千余人,俘敵兩千余人,并救出了相國劉知古。
李存孝,他率領一千騎兵,作為疑兵,牽制從斷龍堡過來的五萬吐蕃大軍。
李存孝到達之后,五萬吐蕃大軍,其中一萬步兵去往小古縣方向,形成阻攔李勛退回小古縣的屏障,剩余的四萬大軍,則是朝著李勛那邊主戰場趕去。
一處隱蔽的山坡上,李存孝低著身子,朝著不遠處的小路看去,那里,大量的騎兵正疾馳前行。
等了好一會兒,這股騎兵部隊,長長的隊伍終于是走完。
“李存孝,這股騎兵少說也有千人。”
雷萬海在旁低聲說道。
李存孝點了點頭“雖然沒有細數,但應該是一萬騎兵。”
李昭睇低聲說道“這些騎兵的速度,不是正常行軍,而是全力趕路,大帥那邊恐怕已經打起來了,消息傳來,這股吐蕃騎兵全速趕往主戰場。”
李昭睇跟隨趙衛多年,一直是他的副將,也是吐蕃漢人,趙衛投降之后,李昭睇自然也是跟著投降,此人武藝一般,但做事靈活,性格忠直,李勛主政隴右西道之后,很多世家出身的有才之人,看不起李勛出身,不愿為他做事,沒有辦法,李勛只能就近取材,發掘新人,比如單仇手下的趙章,趙衛手下的李昭睇,以及名聲不顯,年紀很輕的李存孝,還有自己的親信侯全、雷萬海等人,都是相續得到重用與提拔。
雷萬海看向李存孝“李兄,硬來”
李存孝搖了搖頭“肯定不能硬來,我們這區區千把來人,也擋不了多久時間。”
雷萬海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他也只是隨口一說,對方兵力數十倍與自己,硬來,只能是找死,這支部隊的主將是李存孝,自己只是副將,最后的決定權,還是在李存孝的手中。
李昭睇建議道“不如按原計劃行動,拖延對方行軍速度,能拖多久是多久。”
他們到此,就是作為疑兵,牽制對方,但具體怎么做,由李存孝自己決定,這是李勛用人用兵的特點,給你任務,自己看著辦,做好了有賞,做不好,有罰。
李存孝沉思片刻,最終搖了搖頭,沉聲說道“這股騎兵全速行軍,與后方的三萬步兵,相隔十里,顯然是已經得知大帥那邊的消息,我們只有三萬軍隊,主戰場那里如今廝殺正酣,哪里還有多余的部隊派到這里進行伏擊,我們以疑兵疑惑敵人,對方恐怕不一定會上當。”
雷萬海點頭說道“你說的有道理,這五萬吐蕃大軍,恐怕就這支一萬騎兵是真正的精銳主力,只要他們趕到主戰場,便能改變整場戰局的走向,我們就算在旁疑兵,他們可能都不會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