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趙衛、李存孝等人都是相續發表了意見。
劉知古自始至終,都是比較沉默,州的大敗,對他的打擊非常大,戰敗之后被俘,因為劉知古是當朝相國,名聲遠揚,所以葛瓦對他極為的禮遇,幾度勸說劉知古投降吐蕃,愿以封地稱王相送,當然,劉知古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自然是斷然拒絕,只求一死,并幾番自殺,但都被制止,雖然隨后被胡獻救出,但這番遭遇,讓劉知古內心有著一股極大的羞恥感,他不怕死,但他深知,自己這個時候死去,對晉軍士氣將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待戰爭結束后,劉知古自會向趙智請罪。
看著下面眾將領積極發言,劉知古又看了一眼同樣自始至終不發一言的李勛,后者只是笑瞇瞇的聽著,不管下面的人,說的對也好,說的錯也好,始終沒有任何情緒,也沒有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只是靜靜的在那里聽著。
現場的氣氛非常活躍,并沒有什么官大的先說話,官小的后說話甚至不說話,比如元和建議領五千騎兵,趁著吐蕃不備之機,直接出兵鄯州,打一打,擾亂吐蕃的陣腳與軍事部署,然后在退回廊州。
他的建議,當即遭到李存孝、雷萬海等七八名中低級將領的聯合反對,元和可是夏州都督,正四品的將軍,他的話,就算是錯的,恐怕就是李勛也要客氣的反對,但是,李存孝等中低級軍官,卻是膽敢直言反駁,雙方一陣辯駁,元和被說服,并沒有什么情緒,反而笑呵呵的一點都不生氣。
又比如李勛的心腹謀士司馬圖,出言說道,此戰我等攻其不備,用兵以奇,取得大勝,我們能這么做,吐蕃也能這么做,我們剛剛經歷一夜激戰,全軍將士疲累,又是孤軍深入,后續無援,鄯州到廊州城,騎兵最快一天的時間便能殺到。
司馬圖提出一個猜測,斷龍堡的五萬大軍,雖然大敗,但至少還有兩萬士兵當可一戰,他們或許會立即進軍廊州,把李勛等人牽制在廊州,而鄯州那邊,則是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大軍,直撲廊州,最快深夜便能趕到,到時,突然發動進攻,李勛定當措手不及。
看著這一切,劉知古非常驚訝,在他的觀念之中,每個人都要講尊卑、資歷、官位,比如他坐鎮州,但凡議事,都是他先說話,然后以官職的高低相續發表意見,從未見過今天這樣,不論官大官小,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說錯了,也沒有關系,不會有人對你冷嘲熱諷,也不會有人對你大家呵斥。
李勛看到了劉知古臉上的神色,呵呵笑道“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議事,倒是讓劉相國見笑了。”
劉知古疑惑道“元和方才出言議事,那些官位低很多的青年將軍竟敢直言反駁,元和卻也不生氣,這是為何是真的不生氣,還是裝作樣子”
“元和到底有沒有心生怨恨,這我就不知道了。”
李勛淡聲道“我以前跟元和說過,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你若是以官位高低壓制別人不許說話,愛惜面子,你可以這樣對下面的人,我也可以這樣對你。”
“當然,我上面的人也可以這樣對我。”
說完,李勛不由呵呵笑了起來。
劉知古凝視李勛,片刻后,搖頭嘆氣道“老夫妄為相國,當初若有你這份心胸,也不會有此大敗,害的這么多人丟掉性命。”
李勛輕聲說道“劉相國不必介懷,州之敗,非你之過。”
州的戰敗,是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整個軍事部署,也不是劉知古一個人指定,更多的時候,他也是聽從朝廷的指揮,不像李勛,畢竟跟趙智有著那層關系,各方面都比較自由,受到朝廷的牽制,比較少。
劉知古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