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仿照晉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設立吏、兵、工、戶、刑、禮六部等各級管理機構,但也有所不同,沒有設立政事堂,以左右丞相統管六部,協助皇上治理國家。頂點23s
左丞相為大,百官之首,右丞相次之。
其中,左丞相分管兵部、刑部與工部,右丞相分管禮部、戶部與吏部。
左丞相的辦公地點在皇宮北邊的北通院,右丞相辦公的地點則是在南邊的南通院,如今,為了分治蒙圖的兵權,呼和巴日剛剛增設樞密院,執掌調度兵馬之權,以心腹燕王赫德穆圖任樞密使,左丞相是秦王蒙圖,右丞相是豐王乃馬真,這三人各掌一部,被人稱為三院大王。
呼和巴日剛剛統一漠蒙草原,便是立即建國稱帝,有人說他野心膨脹,也有人譏諷他不自量力,但真實情況,不足外人道哉。
六個兄弟當中,呼和巴日唯一看重的便是幼弟蒙圖,他與自己一樣,心有大志,才識斐然。
按照胡族的傳統,幼子保家,其余兄長皆是各奔前途,自己努力,呼和巴日能夠繼承汗位,一是他在漠蒙草原的威望與名聲,確實很大,二是他的政治野心,得到其父阿日斯蘭的支持與贊賞,加上其人智慧超群,有智者之稱,得到很多人的敬服與稱贊,阿日斯蘭這才最終下定決心,推呼和巴日繼承自己的汗位,但是阿日斯蘭臨死之前,也是按照胡族舊有的傳統,把自己的財富,包括最為精銳的八萬汗庭近衛軍以及漠北近乎五分之一的土地,七十多個部落,近百萬人,全部給了幼子蒙圖。
蒙圖性格沉穩敏達,面冷寡言,富有謀略,胸中更是懷有大志,這樣的人物,是不會輕易屈居人下的,事實上,自從阿日斯蘭分封諸子之后,蒙圖獲得的土地、人口最多,代管阿日斯蘭掌兵之權,又有三臺吉恩赫巴拉全力支持,其實力遠超呼和巴日。
最開始,蒙圖是想要與呼和巴日爭一爭的,爭的自然就是可汗之位,并且得到阿日斯蘭的支持。
但阿日斯蘭到了晚年,心態卻是發生了改變。
漠北胡族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強大起來,而漠南胡族則是在內斗之中,越發變得衰落,兩胡統一只是時間問題,問題是,統一之后的漠蒙草原,又該何去何從
一成不變,依舊走曾經的老路
胡族上千年的歷史,一直都是部落聯盟制度,人員分散,各自為陣,雖然悠久的歷史洪流之中,胡族也有那么幾次輝煌強盛,偉人出世,統一胡族,威震四方,但那只是暫時的,偉人死去,一哄而散,草原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
悠久的歲月,對于分分合合,絕大多數胡人已經習以為常,更是把它當做胡族的一種傳統。
但也有少數胡人,在漢人影響之下,慢慢認清了問題的源頭,那就是制度,胡族現有的制度,決定了這個民族,只會處于分散,而不是集中。
呼和巴日的極力勸說與無數次解釋,最終引起了阿日斯蘭的注意,讓其陷入沉思。
漠蒙再次統一是必然的,再次強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何讓這種強盛持久的延續下去,那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