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一會兒,賴宗漢姍姍來遲,葛瓦對鞍哞獨拶說道“剛才的話不許告訴賴宗漢。”
鞍哞獨拶連連點頭,連番保證。
“大王,屬下來遲,還請恕罪。”
賴宗漢大步行來,人未到,道歉的話卻是先說出口。
見到賴宗漢,葛瓦陰沉的臉色消失,換上了一片笑容。
“什么事情讓先生這么高興”
賴宗漢晃了晃手中的兩本書,呵呵笑道“劉知古還算講點情分,總算把兩本書給還了回來。”
賴宗漢是文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自然有著琴棋書畫等愛好,劉知古被俘之后,葛瓦根本沒把他當回事,只是覺得此人身為晉朝的相國,是個大官,可以好好的利用,僅此而已,但是賴宗漢對于劉知古,卻是極為的尊敬與客氣,之所以有這種態度,跟劉知古是不是相國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而是因為,賴宗漢狂熱書法收藏,而劉知古則是聞名天下的大書法家。
正是出于這種心理,賴宗漢極力勸說葛瓦,讓他把劉知古押回吐蕃國內,留著以后利用,不然照著葛瓦的性格,恐怕會把劉知古當做肉盾,推著去打晉軍的城池,如此大辱,劉知古恐怕比死還難受。
為了討好劉知古,賴宗漢把自己收藏多年,視若珍寶的前朝書法大家王明安的兩本手抄珍本送給劉知古,但是誰能想到,僅僅幾天的功夫,晉軍中途埋伏,把劉知古給救走了,賴宗漢心急如火,他急的不是劉知古被救走,而是急自己的那兩本珍藏書籍。
不過劉知古還算客氣,被俘的時候,若沒有賴宗漢,自己確實要遭很大的難,這份恩情他領了,于是把那兩本書留了下來,并沒有帶走。
葛瓦看也沒看賴宗漢手中的書,而是抬手指了指四周,淡聲道“城中的情況,先生也都看到了,不知有何想法”
賴宗漢把書交給隨從,叮囑他好生拿好,聽著葛瓦的話,笑著說道“前幾日我就跟大王說過,我們根本就不用攻城,只需等上幾天,小古縣當唾手可得。”
葛瓦皺眉道“你當時可沒有堅決反對,若你堅決反對,我自然會聽你的。”
賴宗漢苦笑道“任何事情,只能是三分猜測,七分運氣,晉軍到底是何打算,我也只能猜測罷了,若猜錯了,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
葛瓦聽后,沉默不語,他知道賴宗漢有難言之語,賴宗漢當時說的很明白,小古縣不是善守之地,晉軍絕不可能在這里死扛到底,之所以堅守不退,那是為了拖延時間,盡快轉移境內漢人百姓,但是,賴宗漢說完這番話,立即遭到眾多將領的反駁,更有那么少數幾個人,更是出口大罵賴宗漢已經投靠了晉朝,背主求榮。
賴宗漢一直在勸說葛瓦,吐蕃要想長久,就不能濫殺無辜,對于占領城池的漢人百姓,應該盡量拉攏與安撫,而不是以暴力對之,他的觀點是對的,但是吐蕃將領們聽了,就覺得有些別扭了,畢竟,賴宗漢在怎么得葛瓦信任,他也是一個漢人,是一個外族人,他這么說,是不是心懷晉朝
賴宗漢建議葛瓦按兵不動,不要攻打小古縣,建議也是對的,但是當即遭到絕大多數吐蕃將領的反駁與憤慨,原因何在一個叫做李勛的晉朝將領,在后方打了那么幾仗,讓吐蕃損兵折將,在整個隴右北道,吐蕃大獲全勝這個大局之中,顯得極為礙眼,所有人心里都憋著一口氣,對李勛這股晉軍,連帶著對漢人都是恨之入骨,賴宗漢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豈能不引起眾怒
賴宗漢偷偷看了葛瓦一眼,暗暗搖了搖頭,嘆氣一聲。
葛瓦舉全國之力,發起第二次隴右之戰,賴宗漢是極力反對的,這種做法,完全就是一種賭徒的心態,勝則一本萬利,敗則萬劫不復,賴宗漢的性格,偏向于穩妥,這種激進的做法,他完全不能接受,但是沒辦法,葛瓦一意孤行,掌握大權之后,開始變得剛愎自用,賴宗漢的許多建議,已經聽不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