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為女兒明月設下滿月酒,并沒有明著通知手下各級將領前來,更沒有對任何一個人發放請帖,只是放出這個消息,他就是要看看,至此敏感關鍵時刻,眾人對自己的真實態度。
西域這幾年戰亂不斷,民眾思安,隨著詹柏敗亡,大石帝國與波斯帝國的僵持,整個西域局面已經非常穩定,又有范中允坐鎮治理,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
所以,當得知李勛為女兒設宴的消息,李存孝、牛金、候全、雷萬海、李招娣、李存利、周平運等一干,李勛親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都是返回了武安城,親臨現場祝賀。
還有陳途等三兄弟,王素義、折曼國王、樓蘭國太子心腹旬道浮,這些代表西域勢力的人,也是親自到了武安城。
這些人可以算是李勛的心腹,是李勛就算離開了西域,遠在豐京,對他們也依舊有著強大的號召力。
除此之外,趙衛、單仇、李長春、王德昭這一批老將,則是都沒有來,只是派了副將到場,以厚禮祝賀。
一場酒席下來,顯得非常熱鬧,李勛自始至終都是高興異常,沒有一絲的負面情緒。
酒席結束之后,李勛秘密召見了李存孝、牛金、候全等人,與他們一番長談,讓他們面對現實,并在自己走后,謹慎小心做事,大家的力量雖然不強,但若是能夠抱團團結,外人也是不敢隨便欺負。
李勛與范中允幾番商議,最終決定,范中允留在西域,他的能力與品德,受到所有人敬佩,李勛不在的時候,他可以號召團結這些人,穩固李勛所創造的勢力,不至于被別人所擊潰,形成一盤散沙。
最為重要的一點,西域政事堂成立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但是表現出來的效果非常之好,他統合了西域諸國各派勢力,有什么事情,大家坐下來一起商議,終歸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不管分歧多大,對抗多激烈,只要有的談,不過是互相妥協,分攤各自的利益,這樣一來,西域的局勢反而越發穩定。
西域政事堂的事情,李勛早在西域戰爭剛剛結束,政事堂的設定還只是一個想法,還沒有具體實施,就此事上奏了朝廷與趙智,朝堂對這件事情,分歧很大,反對的意見居多,而趙智則是既不反對,也不同意,始終沒有任何態度,李勛等不到消息,便事情從急,先行一步,慢慢整合了西域諸國的勢力,創立了政事堂,一直到現在,都快半年過去了,對于西域政事堂的最終決定,朝廷與趙智那邊,還是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
李勛聽取了范中允與陳和的意見,決定留下后手,把事情做兩個方向去處理。
朝廷若是同意了自己的意見,讓西域政事堂成為正式的行政官府,趙智肯定會派人前來主持大局,朝廷各方勢力,也會趁機安插自己的人手進入政事堂,若是不同意,那也沒有關系,李勛先期各項布局已經完成,西域諸國都是加入到政事堂之中,他們的決定,可以說是代表了西域絕大多數人的意志,只要他們依舊聯合在一起,朝廷不同意成立西域政事堂也沒有關系,大局還是在他們這一邊,只不過沒有那個名罷了,沒有多大關系。
眾人一直商議到深夜,這才結束。
臨走之前,李勛吩咐他們,明天一早就各自離開,回返本部,不要繼續待在武安城,以免消息傳回豐京,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勛有些疲累,正要回房休息,華少晟卻是突然稟報。
“大帥,于巖輝將軍求見。”
于巖輝他回了武安城自己竟是一點消息都沒有得到,而且既然回來了,為何沒有參加今晚的宴席,反而深夜拜訪,確實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