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局勢已經成形,不是簡單的一去一回就可以解決,僖宗若是聰明,就應該答應他們的請求,暫時拉攏安撫,挑撥他們的關系,然后找機會解決河北的問題。
但是僖宗卻做出了一個最差的選擇。
僖宗一朝,晉朝雖然已經衰敗,但武宗留下的底子還有那么一些,禁軍精銳三十余萬,依舊兵勢強大,正是因為如此,僖宗不愿意與河北藩鎮做出妥協,面對河北藩鎮的請求,僖宗斷然拒絕,并派兵遣將,陳兵二十萬大軍于河東,意圖已然明顯,就是準備以武力強行解決河北割據勢力。
對于僖宗的舉動,河北五大藩鎮的回應更加激烈,當即傳書天下,大罵僖宗乃是無道昏君,隨后紛紛稱王自立,五王聯合,以十五萬大軍,不宣而戰,突襲河東,打的禁軍大敗,順勢一舉拿下河東重鎮晉陽,隨后揮軍南下,直撲都城豐京,一路打來,晉軍節節敗退,五王叛軍最深入的時候,十數萬大軍,距離豐京已然不到兩百里,天下震動。
面對此等情景,僖宗大為恐慌,有了出逃豐京的打算,危急時刻,當時的右相尤致昇,也就是尤明遠的曾祖父,極力勸阻僖宗留下,尤致昇以百官之首,自請平叛大都督,領軍出戰,得到應允,隨后,尤致昇力排眾議,推舉年過七十,與僖宗關系惡劣,一直被閑置的天下名將黃戰,出任平叛副將,實際上的總指揮。
右相尤致昇的坐鎮最前線,以及黃戰的復出,頓時大振全軍士氣。
黃戰說服尤致昇,讓他以三萬禁軍死守豐京最后的屏障鳳城,吸引叛軍的注意力,黃戰本人則是率領另外的三萬禁軍,繞其后路,斷其糧草。
黃戰的策略極為成功,尤致昇以右相之職親臨前線,鎮守鳳城,這極大的激發了守城三萬禁軍士氣,叛軍圍攻鳳城,四十余天不能拿下,不停從后方抽調軍隊補充前線兵力,黃戰最后抓住機會,偷襲晉陽,一舉成功,燒掉了叛軍的所有后勤糧草,叛軍大亂,全線撤退,豐京危局被解。
隨后,黃戰率軍反攻,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便是把叛軍全部逼出河東。
僖宗隨后下召,命令黃戰攻入河北,趁勢消滅河北五大藩鎮,但是遭到黃戰的極力反對,僖宗數次下召,黃戰皆是不從,僖宗一怒之下,罷免黃戰兵權,重新委任主將,然后進攻河北。
黃戰苦勸僖宗,外有強敵,內有天災,河北五大藩鎮兵力強盛,朝廷根本無法短時間之內平定,時間一長,天下大局必定生變。
僖宗不聽良言,執意武力進攻河北,結果雙方陷入苦戰,打了整整三年,兵疲財困,最后成了僵持之局。
如此之時,黃戰的預言很快得到證實,眼見晉朝陷入內亂,無暇他顧,吐蕃與胡族聯合出兵,大舉進攻隴右,占據西域的大石帝國同樣也是蠢蠢欲動。
隴右一度淪陷,無數漢人百姓慘遭屠殺,在朝野所有官員共同反對之下,僖宗最終只能仰天長嘆,下令前線大軍全部退回河東,并隨之派出使者前往河北,意圖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