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建議,趙詢默然不語,李忠全與錢明度兩饒進言,太激烈了,他就算有這個想法,也不敢這么做,畢竟,他多少還是要考慮一些李貴妃的感受。
與李忠全、錢明度不同,但凡涉及到李勛的事情,盧柏江從來都是一字不言,他明白一個道理,疏不離親,李忠全、錢明度兩人為了迎合趙詢,得到更大的利益,以致喪失個人原則,不擇手段,如此下去,早晚有人會收拾他們,果然,就在那他們兩人進言趙詢之后的第二,朝會結束之后,李怡把李忠全、錢明度、盧柏江三人叫到長樂宮。
趙詢做事極為認真,自從監國之后,更是常常工作到深夜,許多官員對此勸言趙詢,希望他保重身體,而李忠全與錢明度則是大加美言,全力支持趙詢。
李怡以這個為由頭,對李忠全與錢明度兩人,就是一頓劈頭痛罵,對盧柏江則是頗為贊賞。
此事之后,沒過兩,李怡又是逼著太子趙詢,把李忠全與錢明度兩饒進宮牌令給收了,并且言明,不是朝堂正事,不得隨便進入東宮。
趙詢身邊的官員何其多,李怡偏偏針對李忠全與錢明度兩人,是何道理,是個傻子都知道,李忠全與錢明度兩缺然也不是笨蛋,馬上就是想到了其中緣由,那就是因為李勛,趙詢身邊的事情,肯定是瞞不過李怡的,自己為了取得趙詢更進一步的信任與提拔,迎合上意,強烈針對李勛,很顯然,趙詢對李勛的一些動作,李怡把所有的賬都是記到了李忠全與錢明度兩饒頭上。
李勛的事情,趙詢顯然并不是太過放在心上,他隨后與李忠全、錢明度交談稅賦革新等問題。
趙智繼位之后,對稅賦制度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收效還不錯,但是到了如今,現在的稅賦制度,顯然已經有些力所不及,朝廷的財政越來越差,若不是李勛拿下西域,朝廷從西域獲取了巨量的錢糧,朝廷的財政恐怕已經崩潰,雖以后可以繼續從西域獲取相當數量的錢糧,但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要想徹底改變朝廷的財政狀態,就目前的稅賦制度而言,已經到了必須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趙詢繼承了趙智的志向,重用寒門士族,打壓門閥世家,讓兩者進行平衡,所以,趙詢的身邊,絕大多數都是寒門士族官員,而且很多人都是非常年輕,其中人才頗多,這是趙詢再為自己以后打造班底。
至于門閥世家的官員,趙詢也是接納了一些人,但是對于這些人,趙詢始終持有一定的戒心,所以,這類官員,進入不了趙詢的核心圈之內,不過盧柏江則是一個列外。
盧柏江出身江南名門,他的父親盧仕明任職江陵太守。
盧柏江今年四十有二,一直到三十五歲,才是通過科舉步入仕途,所以此人算是大器晚成,一進入官場,很快便是引起劉桀的注意與賞識,劉桀出使漠北草原的時候,點名讓盧柏江隨同前往。
盧柏江在沒有進入官場之前,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打理家族的生意,十多年的時間,走南闖北,積累了大量社會經驗,對社會底層經濟狀況,有著極為透徹的了解,在進入仕途之后,眼見朝廷財政舉步維艱,盧柏江曾經幾次上書朝廷,就財政與稅賦改革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因此受到趙智的重視,可惜,這時候已經是趙智的晚年,他雖有心革新,卻是沒有了精力與能力去進行,只能把這個希望留給了趙詢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