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陛下雖無雄才大略,但善于權謀,也能知人善用,太子趙詢才能不顯,性格太強,若無雄才大略與權謀相托,日后的朝局恐怕將會越發的激烈與混亂。”
劉桀完這最后一句話,對著尤元峰躬身一拜,隨即邁步離開。
望著劉桀離去的馬車,尤元峰陷入沉思之中,劉桀此次進京,肯定有其他目地,從方才的話語之中,劉桀的心意已經表露無遺,劉家準備全面推出官場了,尤元峰不由想到了劉桀的兒子,貴為政事堂相國的劉光輝,他繼任劉桀為相,雖然沒有了左相一黨,但只有這個位置,劉家的輝煌依舊可以延續下去,若是劉光輝也是退出,劉桀的果斷與魄力,就真的讓人感到敬畏了。
時間很快來到九月中旬。
對于普通百姓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時間計數,但是對于某些人來,則是充滿了恐懼與猜測。
從八月底到九月中旬,不到二十的時間,豐京內外發生了許多大事。
就在劉桀與尤元峰那次談話的第二,政事堂相國,刑部尚書劉光輝上表太子監國趙詢,以身體不適,老父劉桀時日無多,應回家盡孝等諸多理由,請求辭官致仕。
劉光輝的主動辭職相國之位,立即在朝堂引起轟動。
一個官員從低到高,最終進入政事堂為相,是所有士饒最高夢想與目標,能夠走到這一步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所以,一旦為相,除非是被動的不得不離開,也或是年紀太大,已然時日無多,不然沒有哪個人會主動辭職致仕,不是沒有,而是很少很少,至少在趙智這一朝數十年,除了前政事堂相國,禮部尚書洪質年老主動致仕之外,還沒有第二人主動辭相。
劉光輝今年還不到四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這個時候突然辭官致仕,不僅引起轟動,更是讓許多人心生瞎想,他這么做,到底出于何種目地
劉光輝屬于中立派,對于趙詢這等權力欲極強的人來,既然不能為己所用,像劉光輝這類人顯然沒有多大存在的必要,趙詢日后登基為帝,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不能為己所用的人,都會成為打擊目標,但是要想拿掉一個政事堂相國,就算是皇帝,也是很難很難,除非是像趙智這種威望很高,年限頗長的皇帝,或許才能很大程度上揮發自己的意志與政治目地。
劉光輝的主動請辭,自然正中趙詢的心懷,但他還是頗為謹慎,當即退回劉光輝的致仕奏章,不準。
隨后,劉光輝兩日之內,五次上書請辭,言語一次比一次激烈,直到這個時候,趙詢才是明白,劉光輝并不是在開玩笑也或是有其他什么目地,而是真的想要辭職致仕,于是,趙智這才正式下書,以太子監國的名義,批準了劉光輝的致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