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通年過六十,此人并不是進士出身,只是一個舉人,但出身門閥世家,連續三次科舉不中之后,所幸放棄科舉,在二十五歲那年,得其父蔭,出仕為官,此人有大才,可是仕途不順。
初仕戶部,不到兩年的時間,其父便是病亡,盛世通辭官回家,為其父守孝三年,守孝期滿,朝廷恢復他的職位,繼續任職戶部,還未起行,其母又是病亡,不得已,盛世通只得再次守孝三年,守孝的日子可不好過,連續六年的苦日子,讓盛世通的身體虛弱,為此,他又是在家養病好幾年。
近十年的留家不仕,又不是進士出身,就算盛世通出身門閥世家,但他的父親已經亡故,人走茶涼,一切的門蔭恩澤全部消散,加上他又不是家族的嫡子一脈,所以,盛世通的仕途,幾乎已經斷絕。
但有一句話說的好,是金子終歸會發光。
廣元元年,趙智剛剛繼位,廣開言路,以非常謙虛的態度,傳召天下,詢問治國之策。
當時在家的盛世通,寫了一篇有關財政的建議書,交給豐縣縣令,原本也只是無心之舉,并沒有動過其他心思,但沒有想到的是,豐縣縣令看懂了盛世通的建議書,并且對其建議深以為然,于是當即傳報戶部,當時主管戶部日常事務的右侍郎正是尤元峰,他對盛世通的建議書極為贊賞,隨后在皇上趙智面前,極力舉薦此人,事情的最后,盛世通再次走上仕途,還是他最初的衙門,戶部。
盛世通是少有的理財專家,他在財政與經濟上的天賦,極為出眾,世間少有。
廣元三年。
盛世通復出不到兩年,因其為人公正不阿,實心任事,加上其財政與經濟上的出眾能力,被趙智看重,并委以重任,調任地方,出任江南轉運使,主管整個江南地區的財政稅收。
當時的江南地區,因為地方節度使對抗朝廷,以致近十年戰火不斷,雖然最終被朝廷平定叛亂,但江南地區多受戰火摧殘,地方稅收遭到重創,年歲稅賦銳減,盛世通此時調任江南轉運使,看似是連升好幾級,被委以重任,實則赴湯蹈火,是去滾刀山的。
趙智重用盛世通,既是無人可用,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思,但是盛世通卻是給了趙智一個大大的驚喜。
盛世通到任江南轉運使,事必親躬,清正廉明,嚴厲整治貪腐官員,短時間肅清整個轉運使衙門內外,隨后奏請趙智,上書建議,開始對地方財政稅賦進行改革,收獲巨大。
趙智一朝的后半期十多年,江南地區雖是天下最富之地,卻也是稅賦最重之所在,尤其是兩次隴右之戰的巨大消耗,中央朝廷財政一度崩潰,只得繼續加重江南之稅賦,這使得晉朝每年的稅賦總收入,江南地區一度占據近乎半數之多,在如此嚴重的苛責之下,江南地區依舊能夠保證足夠的稅賦收入,并讓百姓還有活路可走,有了活路,百姓就不至于鋌而走險,發動叛亂,江南地區十多年一直局勢穩定,沒有出現什么大的問題,盛世通可謂是居功至偉。
小樂子雖然沒有說明政殿之內,眾人為什么會發生爭吵,以至于皇上趙詢都不能制止局面,但李勛已經猜到了事情的緣由。
一個月前,盛世通被趙詢任命為戶部右侍郎,主管整個戶部的日常事務。他布服敝車,悄悄進京。入宮授任后,第二天就到戶部上任,他曾在戶部任過職,深知戶部弊端,尤其天下財賦總匯的文檔房,積弊更深,對此,盛世通決心革除積弊,實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