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看中劉光輝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那就是劉桀還沒有死,他是楊道嗣那一代最后活著的人,作為功勛元老,作為曾經的左相,更是作為曾經的左相一黨領袖,劉桀只要還活著,他的話和態度,是絕對足以很大程度上影響朝局走向的,現在右相一黨勢力瓦解,楊氏一族陷入衰落,沒有了阻力,劉桀重新聚集曾經的左相一黨,其實很容易做到,而趙智與劉桀兩人共事數十年,彼此都是非常了解,趙智知道劉桀的秉性,他有野心,但這個野心并不在國家之上,有了這個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為己所用的。
讓劉光輝重新組建左相一黨,皇權與相權聯合,再次形成一面政治墻壁,雖然這個墻壁比之趙智那個時代,要脆弱許多,但至少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有了時間,就能夠有機會計謀其它。
可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皇位或許只有一個,但是坐在上面的人,卻是不同的。
對于趙智的臨終叮囑,趙詢顯然是聽進去了,也是照做了,但不是全部,就趙詢看來,趙智曾經的那種政治手段,前期或許很實用,但是到了后期,以皇權為靠山和動力,扶持起來的政治集團,一旦壯大起來,終歸是尾大不掉,對自己形成了威脅。
聽了劉光輝的話,趙詢皺眉不語。
戰爭勝利了,失敗者自然要受到懲罰,但是有功之人,同樣也要得到獎賞。
黃百川現在是蔡州節度使,一方諸侯,如今又是立了這么大的功勞,又該如何對其進行封賞呢
這也是一種矛盾的存在,地方動亂,朝廷不想用力,想要利用地方節度使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可是一旦事情結束,那些出力與有功的地方節度使,朝廷不光要給錢和封官,他們還會趁著戰爭的機會,趁機擴大自己的實力與地盤,在趙智一朝,面對這樣的情況,那些節度使只要做的不是太過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雙方互惠互利。
黃百川出身白巾軍,這是亂賊之身,對于這樣的人,趙詢肯定是有所顧忌與防備的。
錢明渡出聲進言道“皇上,不如先招黃百川進京,在思封賞之事也不遲。”
趙詢思考一二,然后點了點頭“錢愛卿所言有理。”
就在趙詢準備談論其他事情的時候,一名太監走了進來,在門邊跪地大聲稟報道“皇上,京兆府少尹王忠求見。”
趙詢皺了皺眉頭,被人打算思路,心中有些不滿,但同時也是有些奇怪,王忠這個時候突然進宮拜見,所為何事
“宣他進來吧。”
“是,皇上。”
太監起身退出,片刻之后,王忠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微臣參見皇上。”
王忠躬身行禮。
“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