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爆發大規模動亂,最先有所反應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勛,那里是他輝煌的所在,為了這個輝煌,許許多多的兄弟長眠異鄉,如今依然有許多兄弟手足在那片土地,掙扎,浴火,而造成這一切結果的,并不是什么天災,而是完完全全的,局面本不應該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誰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對于西域的惡劣局勢,趙詢作為帝王,他的思想顯得有些奇怪,至少在李勛看來,是有些奇怪的。
李勛離開西域之后,一大批漢人官員,相繼被調往那個遙遠的地域,這次的動亂爆發之后,很多官員都是給朝廷寫了奏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表達了對宇文真和黃洪亮的不滿,尤其是宇文真,在地方胡作非為,橫征暴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獨斷專行,誰敢反對,他就以強硬的手段進行打擊與鎮壓,此等惡劣行徑,不僅引起了西域諸國的極大不滿,連著許多漢人官員,同樣也是如此。
但趙詢卻只是非常平淡的說了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并對宇文真、黃洪亮在西域的作為,表示了肯定,因為他們圓滿,甚至是超常完成了趙詢給他們的任務,聚斂錢糧,運輸豐京,就這一點而言,宇文真和黃洪亮兩個人,確實是做到了,趙詢單單只是看重了這一點,他到底把西域看做了什么又把西域的百姓看做了什么
之后,趙詢召集大臣們議事,在這一次的朝會上,李勛徹底的爆發。
李勛強烈要求嚴懲宇文真和黃洪亮,降低賦稅,恢復西域政事堂的職權,地方政務必須經過西域政事堂,晉朝駐扎在西域的地方軍隊,在沒有具體的事態發生之前,不得隨意擾亂地方官府與百姓,此等種種,做出明確態度,安撫西域諸國與百姓,以最快的速度平息暴動。
李勛的建議當即引起包括趙詢在內,許多人的反對,為此,李勛與他們發生了積激烈的爭執,這其中也包括趙詢。
會議之中,以蕭徽、詹臺易恒、赫連儲、陸中勛等大多數官員,建議朝廷,對于西域暴動,應該以強硬的手段處理,決不能有任何妥協,應當立即調動武州節度使于巖輝以及西州都督雷萬海的軍隊,進入西域,進行平亂。
趙詢顯然也是這么想的,表示同意,并當即命人下達了詔書,形成正式的決議。
整個朝會期間,對于西域事態,如何處理,與李勛有著同樣想法的官員,絕對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人,但是站出來支持李勛的,卻是很少很少,政事堂的其他相國,大多數都是保持了沉默,李忠或許內心很贊同李勛的想法,但他最終沒有站出來表示支持,當然,他也是說話了,只是說的并不是關于西域方面的事情。
有一句話說的好,屋漏偏逢連夜雨,般遲又遇打頭風,壞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來。
李忠帶來了一個消息,嶺南那邊有了最新的動態。
辰州發生了內亂,原因暫且不知,但是據可靠消息,這場內亂的發起人,是節度使呂肆要的長子呂成安,用意在于奪權,辰州節度使呂肆要現如今生死不知。
這個消息頓時震動了滿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