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王少群在河南還是有功勞的。”
從大理寺離開之后,李勛進宮見了趙詢。
趙詢問道“王牢之他們審出了什么”
李勛沒有隱瞞,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詳細給趙詢說了一遍。
趙詢聽了李勛的講述之后,點頭說道“若真是如此,王少群倒也是情有可原,河南的事情他那么做,手段或許有些殘忍,但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畢竟,河南的局勢在王少群的手中,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他的功勞,朕不會不理。”
聽到趙詢這么說,李勛心中松了一口氣,有了趙詢這個態度,王少群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勛,前番朝會,你所提出來的那三條建議,都是你自己的心思”
趙詢轉變了話題,王少群的事情只是小事。
李勛說道“爵位的俸祿太多太重,國家富裕的時候,到也沒有什么,但是如今朝廷財政緊張,還像以前那樣,壓力太大了,為什么不能靈活一些財政寬松的時候,多發一些,緊張的時候,就少發一些,其實那些王公國戚,哪一個不是家財萬貫,朝廷發給他們的那些錢,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沒有這些錢,他們依舊過的比絕大多數人要好的多。”
任何錢財的積累,都是越累越多,比如李勛自己,剛剛和李怡相認的時候,可謂是一窮二白,但是隨后的好幾年,趙智與李怡幾乎每年都會賞賜一些錢財與土地,到了承平七年的時候,隨著李勛與李滿倉父子紛紛被封爵之后,趙智與李怡再賞賜錢財與土地,李勛基本上就沒有要了,不是嫌錢多,而是真的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到了這個時候,李滿倉手中的土地加起來已經多達數萬畝之巨,錢財也是超過五十萬兩,這還沒有算上李勛的,這么多土地和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了,要那么多干什么
歷代皇帝對自己的近親,向來慷慨。
趙詢繼位之后,那些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自然是手段殘酷,但是一些沒有任何威脅的兄弟,又是另外一幅面孔,皇五子趙恒,兩個月前剛剛被趙詢晉封為曾王,并且一次性賞賜了良田兩萬畝,白銀二十萬兩。
聽了李勛的話,趙詢沉思片刻,最后搖了搖頭,嘆聲道“你提的建議很好,可惜不合時宜,也不可能實行下來。”
李勛看了趙詢一眼,趙詢繼位之后,因為趙智遺詔的事情,搞得自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謠言滿天飛,趙詢非常緊張,因此對皇室子弟,極盡拉攏與安撫,爵位、錢糧毫不吝惜。
“李勛,你說的那個軍機處,與遼朝的樞密院,可謂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趙詢笑著說道。
遼朝皇帝為了制衡齊王圖蒙,在丞相府之外又是成立了樞密院,若遇重大軍政要事,皇帝可以繞過丞相府與朝會,直接通過樞密院下達詔書,借此削弱左丞相齊王圖蒙的權利,集中皇權。
李勛說道“臣所提的那三條建議,都是肺腑之言,若是能夠實行,對皇上,對朝廷,都是大有好處。”
“這一點,朕并不懷疑,只是”
趙詢搖了搖頭,神色有些沉默。
李勛也是沉默了,有些事情,趙詢都不敢去嘗試,自己又能有什么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