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七。
勤政殿。
因為李勛的奏章到來,趙詢臨時召開了一個小型朝會,參會的只有二十多人,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核心官員,主要商議三件事情。
第一,嶺南的善后事宜,以及緊急籌措錢糧,運往嶺南地區。
第二,戰死士兵的撫恤問題,其中就包括行軍大總管趙柏安。
第三,就是各級有功之人的獎賞問題。
臨近新年,各部衙門與各級大臣,基本上都已經處于休閑狀態,政務上的事情,會留到來年再行辦理,趙詢把諸位大臣召集過來,也不是想要立即就商談出一個什么結果來,只是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讓眾人心里有個數,提前有個準備,待到了來年,初五的正式朝會,嶺南的事情將會作為朝會的主要議題,進行一個決斷與處理結果。
今天也就是一個碰頭會,所以會議的時間并沒有持續多久,不到一個時辰便是結束。
散會之后,大多數人都是走了,但也有幾個人,被趙詢留了下來。
趙詢坐在龍椅上,靜靜看著手中的奏章。
李勛的奏章內容因為有些多,所以不止一本,而是三本之多,他在奏章里面,詳細介紹了整個嶺南戰局的經過,以及比較中肯的談了談各級將領,在這次戰役之中的表現與所作所為。
李勛在河東、河南的時候,因為距離豐京不遠,所以基本上每隔天,都會上傳奏章給趙詢,詳細介紹自己的工作進度與狀況,進入嶺南的第三天,李勛在相對了解局勢之后,又是寫了一封奏章,傳回豐京,內容比較輕松與樂觀,說了很多趙柏安、黃繪、寇雄等人的好話,表示軍中幾位主要將領,他們的情緒還是非常穩定,互相之間也算和諧,而且戰爭已經結束,大家以后也是各走各的路,不會真的撕破臉鬧出大事來。
但是就在今天,李勛進入嶺南之后的第二封奏章到了,趙詢打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他原以為嶺南戰爭,已經結束了,但哪里想得到,不到十天的時間,后續竟會如此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
趙詢放下手中的奏章,嘆聲說道“李勛恐怕是不能回來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