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國當王爺正文卷第九百八十四章問題“揚大人說笑了,右相德高望重,睿智敏達,他的智慧,誰不敬佩”
李勛并不是在奉承楊道臨,而是說的真心話。
楊道嗣死后,朝堂頓時風起云涌,各派政治勢力,開始激烈碰撞,角逐右相之位。
右相之位的重要性不言而論,當時的趙智,勉強還可以掌控政權的大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右相的人選,他是有一定選擇性的,趙智最開始的想法,是以劉桀為右相,李忠為左相,但是當時的漠蒙草原,局勢動蕩而激烈,南北兩大胡族,都在積極備戰,戰爭的氛圍已經空前濃重,一觸即發。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智不敢輕易把李忠調離安北,而且因為朝堂的政治斗爭越發激烈,以及楊炳林繼任楊氏一族族長之位,以他為首的整個楊氏一族所代表的政治勢力,態度開始變得強硬而激進。
沒有了楊道嗣,朝堂的政治平衡開始失衡,劉桀不愿意被趙智推到政治風暴的最前方,所以最終拒絕了趙智的提議,婉拒了繼任右相之位。
劉桀不愿意,李忠回不來,趙智當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思考再三,最終任命了楊道臨繼任右相之位,這樣既可以暫時平息政治斗爭,又可以有效阻擊楊炳林的上位,一石二鳥,就當是的局勢而言,趙智的選擇并沒有錯。
所有人都覺得楊道臨繼任右相之位,只是一個過渡,絕不會長久,待政治局面穩定,馬上就會有人將其替代。
楊道嗣、楊道臨、楊道安三兄弟,其實都不簡單,只是因為楊道嗣的光芒太盛,掩蓋住了兩位弟弟,這才讓楊道臨與楊道安兩人,顯得有些平庸,事實上,他們兩人絕不平庸。
楊道臨的政治智慧一點都不平庸,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政治價值,所以上位之后,楊道臨對內,團結族人,繼續實行楊道嗣的政治路線,平衡朝堂各派勢力,抵制楊炳林的政治冒險,對外,和睦政事堂諸位相國,以國事為重,不爭權,不內斗,在團結穩定的基礎上,平衡各方利益。
楊道臨的一系列作為,大大出乎趙智的預料之外,他完全沒有想到,楊道臨的政治智慧,竟然如此出色,其政治成熟老練,政治手腕,并不比其兄楊道嗣差多少。
有這樣一個人在右相的位置上,倒也是不錯。
趙智改變了原本的想法,決定讓楊道臨在右相的位子上,繼續做下去,或許會有不錯的收獲。
李勛有時候在想,若是給予楊道臨平等的政治環境,或許他的成就,并不會比楊道嗣差,可惜啊,人的命運有時候是注定的,楊道臨空有一身的能力與抱負,只是沒有機會與時間了。
楊潤此時突然有些感嘆的說道“大環境變了,正直的人,得不到好報啊”
李勛看了楊潤一眼,沉默不語,他是知道楊潤為何會有如此感嘆的,不管是楊道嗣還是楊道臨,他們或許為了家族的利益,會做出很多事情,甚至是不擇手段,但是就大的方向,不論是楊道嗣還是楊道臨,都是堅定的保皇派,他們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家族利益至上,而是國與家共存亡。
“皇上有什么話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