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府。
劉光輝從刑部回來。
“老爺,太爺讓您回來了,直接去書房找他。”
守門的老頭見到劉光輝,連忙站起來靠著門邊,待劉光輝走過,他躬身說了這么一句。
劉光輝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邁步走入家中。
劉光輝并沒有立即趕去書房,而是回了自己的臥室,脫掉官服,換上一身清閑的衣服,然后才是去了書房。
劉光輝這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板有眼,規規矩矩,再小的事情,他都會非常認真的對待,絕不會因為事小,而去放松與馬虎,這樣的性格,或許平日里,做人很累,做事的效率也不高,但優點也很明顯,劉光輝為官二十多年,從未出過任何差池,一次都沒有。
劉光輝在政事堂的表現,非常平庸,存在感很低,從他進入政事堂到現在,快四年時間了,劉光輝還從未主動表達過自己的政治意見與立場,當然,這只是一種政治上的選擇,并不是說他空有其職,什么事情都沒有做。
劉光輝性格謹慎低調,但做人做事卻很務實,這幾年,他在政事堂有意隱身,遠離政治斗爭,而是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到刑部,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大大減低了冤案錯案的發生,一系列政績,連曾經的興宗皇帝趙智,都是為其刮目相看,贊賞不已。
劉光輝推開書房的大門,走了進去。
劉桀正站在那里練字。
劉光輝走了上去,拿起墨石,為其墨墨。
“你是當朝相國,你的職責是在政事堂,刑部衙門,你不要去的太勤,這樣對你的名聲并不好。”
劉桀頭也不抬,一邊練字,一邊說道。
劉光輝沉默不語,只是默默的磨著墨石。
見劉光輝不說話,劉桀終于是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抬起頭看向兒子,后者神色平靜,沒有任何異樣。
劉桀暗暗嘆氣一聲,放下手中的毛筆,坐了下來,然后輕聲說道“光輝,你給皇上上了一道奏章,是關于財政改革方面的,這件事情,你為什么不提前給我說一聲”
劉光輝把一旁的茶杯放到劉桀身前,在對面坐下來,然后這才開口說道“皇上一直有意改革財政,對政事堂的每位相國都有過詢問,希望都說說自己的建議,這些,父親您也是知道的。”
劉桀臉色陰沉了下來“是我在問你,上這道奏章之前,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見當上了相國,連父親都不放在眼里了”
劉光輝皺了皺眉頭,說道“父親,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意見,而且講的很少,并不涉及到其他方面。”
劉桀拍了一下桌子,怒聲呵斥道“你是當朝相國,更是我劉桀的兒子,你的任何話語,怎么可能只代表你自己你從前做人做事,向來謹慎小心,怎么在這件事情上,表現的如此幼稚”
劉光輝聲音低沉的說道“我身為當朝相國,刑部尚書,難道最大的用處,就是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