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剛剛走出家門,便是遇見黃悾。
黃悾手中拿著東西,急匆匆走來。
“大人,柘州急報。”
李勛拿過信箋,打開觀看。
早在十余天之前,趙詢便是下達圣旨,命令蜀州節度使楊道安,即刻出兵平叛,簡、茂兩地都督府,從中協助,接受楊道安的指揮,力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定叛亂。
楊道安接受命令之后,當即領兵一萬出戰,但行軍速度不快,走了整整三天,路程只到一半,如此做法,讓所有人都以為,楊道安這是出工不出力,對趙詢對命令,陽奉陰違,保存為實力。
趙詢一度也這么認為,所以當時準備下達第二道命令,一邊讓柘州守軍,繼續死守,另一邊則是讓黃繪聚集一萬軍隊,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
這個時候,楊道臨面見趙詢,做出了解釋,他說,楊道安并不是畏戰,也或是有什么其他心思,只是還在考慮,這一戰到底怎么打。
趙詢問其楊道安有什么想法。
楊道臨告訴趙詢,羌族兵力有數萬之眾,如今士氣正盛,楊道安這個時候沖過去,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不如后發制人,待集合了簡、茂兩地都督府的兵馬之后,集中兵力,全力一擊,一戰定乾坤。
對于楊道臨的解釋,趙詢選擇了相信。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楊道臨所說的那樣,三天之后,簡、茂兩地都督府,一共一萬三千士兵,與楊道安順利匯合,雙方合兵之后,軍隊的數量達到了兩萬三千之眾,足以和羌族叛亂勢力一戰。
楊道安出于穩妥,集中了兵力再行出戰,這種考慮并沒有錯,但他錯就在錯在,他這么一耽擱,就給了羌族足夠的時間,進行部署與擴充。
楊道安在林州足足等了五天的時間,他完成了自己的戰前計劃,而羌族那邊,同樣有了進展。
柘州守軍在死守了五天之后,最終彈盡糧絕,副將程宇馳,被迫無奈,只得率領最后一千殘軍,棄城而走,柘州被羌族順利攻下。
柘州的得失,對于楊道安來說,其實并不重要,他要的只是勝利,只要能夠擊敗羌族,取得戰爭最后的勝利,至于羌族打下多少城池,殺了多少百姓,這些和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
利害關系或許沒錯,但楊道安卻也忘記了一個道理,羌族順利攻下柘州全境,這讓羌族部落聯盟首領赤戛丹的聲望,一時間達到了頂峰,那些還在觀望以及猶豫不決的羌族部落,在看到了這種戰果之后,立即激動興奮到了極點,同時也激起了心中的,若是能夠抵擋住平亂大軍,然后與大晉進行談判,柘州是不是有可能被自己所據有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畢竟現在的大晉,地方割據勢力眾多,內亂不止,外部也是強敵環伺,大晉不可能為了一個羌族,而盡起全國之力,進行討伐,若是軍事手段無法平定局面,以柘州一地的代價,平息戰爭,也不是不能接受。
能夠擁有自己的地盤,一直是羌族最大的心愿。
出于這樣的心思,在首領赤戛丹的號召之下,這一次,得到了所有羌族部落的積極擁護與響應,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口的羌族,下至十三歲,上至五十歲的男子,全部參軍出戰,不到兩天的時間,羌族的總兵力,便是達到了近五萬人之眾。
李勛看完信箋,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楊道安顯然沒有把羌族放在眼里,領軍直逼柘州城下,與羌族在野外進行決戰,五萬打兩萬,雖然楊道安手中的軍隊,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各方面的素質,都是超過羌族,但是羌族的士氣太旺,不畏生死,一場惡戰下來,羌族雖然損失不小,死傷過萬,卻也大敗楊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