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詢今天有些特別,他竟是坐在那里喝著粥,這種隨意的姿態,可是從未有過。
趙詢在很多事情上,處處模仿以及學習興宗皇帝,為人嚴肅,沉默寡言,但他只是學到了表面功夫,卻沒有學到先皇的手段。
勤政殿左側還有一處內殿,空間小一些,但三四十人聚會,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朝會制度,一般來說,小朝的規模,若沒有什么大事,前來參加朝會的官員數量,皇上會刻意的進行限制,不需要那么多人參加,人一多,反而變得更麻煩,流程也會拖拖拉拉。
趙智當皇帝的中后期,政務的處理其實已經越來越簡單,往往就是把楊道嗣、劉桀等十幾名主要官員召集起來,互通聲氣,利益平均,然后朝會一開,很多決議以及國家大事,可以很快的便是得到通過。
當然,這也說明趙智皇位穩固,對朝政有著較大的控制力。
但是趙詢不行,他繼位時間尚短,達不到趙智那個高度,所以自他當了皇帝之后,只要一開朝會,動輒就是一兩百官員,以眾力抗衡門閥世家集團。
眾人跟著小樂子去了左側的內殿,見到趙詢正在那里喝粥,秦安明笑道“皇上靜養了一段時間,龍顏比之從前更好了。”
趙詢笑道“多日不見諸位,朕甚是想念。”
趙詢說的這句話,顯然是真心話,只是想念的是什么,那就值得玩味了。
趙詢把碗放下,然后說道“我們開始吧。”
已經晉職右相的李忠,率先站了出來,就最近兩個多月,朝廷的各項政務,以及其他一些事宜,比較詳細的給趙詢講了一遍,這個過程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趙詢聽的很認真,或者說是裝作聽的很認真,他以身體有恙,在宮中靜養,只是一個幌子,朝中的大小事情,趙詢知道的清清楚楚。
很多官員的臉上都是露出不耐之色,頻頻看向李忠,覺得他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皇上到底有沒有病,這些事情他知不知道,大家心里難道沒有數
李忠顯然是一個做事認真的人,把能講的全部都是說了一遍。
“皇上靜養了兩個多月,很多事情,政事堂已經形成的決議,并且下達了文書,若是對于處理結果不滿意,還請皇上更改。”
李忠躬身行了一禮,結束了自己的講話。
趙詢笑道“政事堂處理的很好,朕很滿意。”
說完,趙詢掃了一眼秦安明。
秦安明拱手說道“皇上,臣有事請奏。”
趙詢說道“愛卿請講。”
秦安明說道“皇上,自從賀中楷與鄭仁杰兩位相國致仕之后,戶部尚書與禮部右侍郎的職位一直空缺,已經快一年的時間了,現如今,楊道臨也是致仕,政事堂空缺了三個席位,長此以往,恐怕于國不利,也會影響朝廷的運轉。”
“秦相國所言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