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年,十一月初二。
李勛率領后續的兩萬禁軍,以及大量糧草物資,經過五天的行程,趕到了晉陽城。
“李相國,一路辛苦了。”
晉陽知府裴世昌出城迎接。
裴世昌是兩個月之前,調任的晉陽知府,而且是他主動要求的。
晉陽知府的官位并不低,從三品,與六部侍郎級別相當,但一個是地方,一個則是中央,相比較而言,六部侍郎的位置,顯然比晉陽知府,重要的多,而且臨近權利中心,只要能夠抓住機會,再進那么一小步,是有可能一步登天,進入政事堂為相,而晉陽知府,品級不低,但屬于地方官員,遠離權利核心,機會自然要小的多。
裴世昌所在的家族,政治上比較平庸,也比較中立,雖然趁著皇權更替的機會,重新步入朝堂,但裴家的政治動機與選擇,顯然并不受到兩方勢力的青睞,門閥世家對他們,既不親近,也不敵視,雙方井水不犯河水,至于趙詢,對裴家有些拉攏,政治上有所投資,但不是很重。
趙詢最開始是準備任用裴世昌為兵部左侍郎的,讓他和李勛搭檔,管理好兵部這一攤事務,但是宼家也看中了這個位子,這兩個家族,趙詢自然是更為看重宼家的,所以最后的結果,寇雄成功上位,做了兵部左侍郎,而裴世昌則是落選。
隨后,趙詢又是準備任用裴世昌為禮部左侍郎,但是門閥世家集團看中了這個位子,全力推舉陸中勛上位,最后的結果自然不用多說,陸中勛做了禮部左侍郎,裴世昌則是再次落選。
在后來,趙詢發現裴世昌與劉桀走的有些近,這引起了他的警惕與猜忌,所以最后,裴世昌被調入中書省,做了一個閑職。
裴世昌自入京之后,近兩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碌碌無為的,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政治因素所迫,一直到幾個月之前,趙詢所發動的財政改革,全面展開,劉光輝表現的極為出色,成為了整個改革的領頭人。
兩個月前,劉光輝在趙詢那里,舉薦了裴世昌。
如今的劉光輝,已經被趙詢完全信任,并且看做朝堂與政治上,最重要的盟友,因此,對于劉光輝的推薦,趙詢斷然不會拒絕,而且給了裴世昌一個很好的位子,晉陽知府。
裴世昌很清楚,如今的朝堂,裴家雖然也屬門閥世家之列,但在政治上,已經無足輕重,家族給不了自己太大的幫助,六部侍郎一共也就十二人,僧多粥少,裴世昌明白,一直這樣等下去,也很難有出頭的機會了。
所以,裴世昌利用家族與劉家,世代良好的關系,請托劉光輝為自己在皇上那里美言幾句,劉光輝沒有拒絕,同意了裴世昌的請求。
裴世昌看似是從中央到了地方,遠離政治核心,但晉陽知府的品級并不低,而且位置也很重要,只要做的好,能夠做出政績,年之后,便可以再次進入朝堂,到時候,職位輪換,最低也是六部左侍郎的官位。
裴世昌這么做,等于是繞了一個大圈,但是最終的目地,還是一樣的。
裴世昌出城迎接,這是很給面子了。
李勛自然也不會托大,從馬背上下來,拱手笑道“勞煩裴大人出來迎接,在下不敢當啊”
兩人客套了一番,然后,裴世昌請李勛進城休息。
李勛對身邊的禁軍將領曹國安說道“就地扎營,我們休息一晚,明早再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