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問的朝廷是什么態度,而李勛給出的回答,則是皇上不能承受失敗。
這等于是在告訴張金,朝廷是什么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的態度,以及你張金本人的態度。
畢竟當今皇上,屬于弱勢,他不能完全代表整個朝廷。
張金聽明白了李勛的意思,于是出言表明心跡“李勛,你不要多想,我張金對于皇上,是絕對忠誠的,絕無二心。”
“河北之地,自武宗之后,就一直對抗朝廷,擁兵自重,割地自立,所以,皇上對于收復河北之地,不是很感興趣。”
對于張金的忠心,李勛還是比較相信的,于是開始交底。
張金說道“皇上的底線是什么”
李勛沉聲說道“李從固做大做強,已經成為事實,皇上不想和他爆發太大的沖突,至少目前不想,皇上的底線其實很簡單,就是保住陳慶祝、高善才這兩個藩鎮,讓河北的局勢,平靜下來,重新恢復平衡。”
聽了李勛的話,張金明白了,皇上的想法很簡單,李從固如今已經做大,占據大半個河北,麾下軍士超過二十萬,實力已經極為強大,要想徹底消滅他,所付出的代價,無疑是極為高昂的,可以說,必然要動用全國之力,打贏了,那還好說,一旦打敗了,那后果,想想都是讓人感到恐懼。
在趙詢看來,自武宗之后,河北之地,就已經和朝廷對抗,節度使擁兵自立,朝廷拿他們也沒有辦法,這樣的局勢,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時間,所以,趙詢對于徹底打垮李從固,收復河北,興趣并不大,更不想冒那么大的風險,舉全國之力,去和李從固決一死戰。
趙詢的底線只有一個,李從固可以做大,但絕不能一統整個河北之地,陳慶祝、高善才這兩個藩鎮,必須保留下來,用于牽制和平衡李從固。
張金搖頭說道“任何戰爭都是有風險的,尤其是現在的河北,雙方集結的兵力人數,已經達到了將近四十萬人之巨,如此規模龐大的戰爭局面,要想做到沒有任何風險,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李勛說道“李從固的軍事力量,不比我們強多少,若是布置得當,做事小心謹慎,李從固很難就吃下我們。”
張金想了想,最后還是搖頭說道“你說的這些,恐怕很難達到。”
“是不是其他人,想和李從固較量較量”
李勛馬上就猜到了這些,這也是他為什么幾次詢問張金,其他人的想法和態度,只有先弄清楚了幾個主要將領的心思,才能對癥下藥,進行布局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