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貨的隊伍,剛送了種苗去葉家,被葉家留在莊園那邊住下,讓他們休息過后,送給他們糧食和瓜果蔬菜還有家禽,作為種苗的回禮。
送種苗的鐘家人,說是小少爺給他們送的種苗不用給錢。
是農民的都知道,別人不要錢,那就是等值的價值東西兌換。
宏基這個老實漢子更是理解,他們莊園開創以來,特別受那些負貴人家的歡迎。
說他們種植的瓜果蔬菜還有糧食,家禽,蛋類,都比外面買的好吃,那些有錢人家家里也有莊園,卻為了買他們高價的,而不是自己家的。
遠近幾個縣和市,也有遠一點的洲,居然有人為了一口好吃一點的,來他們這里進貨。
當然也有運輸隊的人家,在他們這里進貨售賣到別處,賺一些差價。
鐘家那些工人,他們在莊園里住,一點都不覺得莊園住是對他們不夠好,特別是在這風景優美的莊園,感覺空氣太好了,比他們在地圖住的地方還好。
他們有些理解小姐和姑爺來這個地方做先生,說的生活過得很好,之前他們都不以為然。
覺得在京都也可以找先生的工作,為什么要來這鄉下的地方。
作為鐘家的下人,老爺,夫人原諒了小姐嫁給一個窮書生,他們作為家生子的或者是招聘來的工人,感覺姑爺走了狗屎運,上輩子積了多少的德換來的好運。
作為工人的年輕人,那夢想成為有錢家姑爺,不用那么辛苦的做事,只可惜吶,本身不是讀書的料,更沒有姑爺那種俊模樣。
更多的人是認為小姐看中的是姑爺的樣貌,傻傻的就這樣和家人決裂。
來到這里山清水秀的地方,感覺在這里教書的姑爺和小姐生活也不是過得不好,比他們在京都過的好一些。
況且在這里能吃的好,住的好,又能靠自己的勞動得來錢。
比那些富貴公子只靠家里,沒用自己的能力去干活賺錢,那種紈绔敗家的行為,其實姑爺也有優點。
宏基安排的這些人是安排在路邊的那個莊園住,那個莊園還沒有證實的開放賺錢。
不過現在能有地方招待客人住,其實覺得也蠻好的,投資了的錢雖然還沒有賺回來,卻能體面的招待客人。
宏基覺得萬事差不多具備,還差那么一點就是大山上還沒有種植果樹,也還沒有把果樹成長,作為一個令人悠閑可以玩樂的地方。
女兒說的農家樂,也就像現在這樣招待客人在這里,能享受到在酒樓的美食。
在莊園里已經裝修好了的地方,開始聘請了廚師,不再是只有管事和守莊園的人。
他覺得這農家樂可以搞,別人那么遠都要來他們家莊園這里進貨,為什么他不能利用家里的資源,在這里招待客人又可以賺錢,投出去的錢要盡快的回本。
李志軍這個大舅哥,自從和小弟分開了承擔了這個莊園的建設。
從一開始他就知道,這個莊園并不只是種植,還會有一些商業的用途。
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還是猶豫心想要嘗試,不能永遠只懂得種地,學習經商做管事,那又是另一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