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同行的是稻荷神。
柯莉可“咦”了一聲,道“莫非今日拜訪的目的,不是要到鳥部山”
“今日之行自是為鎮壓鵺妖而來。”晴明表示,“宇迦大人也是為協助此事才與我同行。”
聽見這話,柯莉可不免狐疑地偷瞄一眼他身邊的稻荷神。
稻荷神今天為人身形態,穿著白色狩衣,頭戴烏帽子,卻未將頭發盤起收在帽內,而是垂于身后,用發帶束著。
祂面相秀美,原本便是雌雄莫辨,如今穿著男裝,風流之中又帶著幾分柔媚,不愧是善于惑人的狐貍。
不過不是她有偏見什么的,只是柯莉可記得稻荷神的主職是保佑豐收的農業神,好像沒有關于戰斗方面的職能。
如果說荼吉尼天的話,倒還有兇狠一說。
面前的稻荷神眉眼彎彎。
晴明也勾勾嘴角。
柯莉可看見這兩狐貍的表現,就知道他們兩個定是猜著她在想什么,卻又故意賣關子,不透露底細。
如此一來,柯莉可就不免撇撇嘴。
稻荷神臉上笑意更深,絲毫不掩蓋自身那份惡趣味。
可惜祂現在沒露出尾巴,不然這可惡的模樣,柯莉可挺想捉對方的尾巴來薅上幾把。
晴明這時開口說起正事了,他說“荼吉尼天曾為喜食人心的惡鬼,想必姬君也有所知。”
柯莉可點點頭,所以難道這次有機會看見稻荷神施展祂代理荼吉尼天一職的神通,若是這樣倒是讓人有些期待了。
不得不說神棍的職業習慣就是這點不好,說話總是彎來繞去,不直接說個清楚。
她耐著性子,看看晴明這次是要賣什么關子。
晴明接著說道“這是一論,不過在荼吉尼天的信眾中,對此事有另一番說法。”
事實上對于荼吉尼天的信仰學說,并非佛教原有的神。
荼吉尼天原本為印度民間外道所盛行,但因為具有相當影響力了,就像是受招安一樣,被佛教密宗所吸納進去。
后來又傳入島國,并由于被當作是財神而受到推崇。
顯然,荼吉尼天的信徒大約也是知道這位尊者原本的背景比較邪性,并不像個正神。
通常人們還是更樂意供奉那些原本就仁慈寬容的善神。
于是能夠在大眾層面受認可,所以信徒們便開始設法為其行為想出合適的說辭。
佛教發源于印度,在傳播過程中,與地區文化相結合,本身也有過諸多改變。
譬如佛教在原產地時并沒有不能吃肉的規定,這是中花家的漢傳佛教才有的說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期在中原地區,佛教為了能與道教競爭,便參考了道家的一些規定,其中一項便是效仿了道教的五葷三厭,也提出禁食五辛不食肉的規矩。
而島國這邊,隨著荼吉尼天在島國受到推崇,并與稻荷神關聯也一并被廣泛信奉后。
修此法的信眾,也意識到荼吉尼天原來的背景頗有爭議,為此對這做出新的解讀。
而晴明所要說的,便是這個。
“這另一中說法是道,荼吉尼天食人心乃是世人的誤解,祂實則吃的是人心欲念。”
柯莉可倒是第一次聽說。
主要也是因為荼吉尼天在中花家不是特別熱門的神佛,大家聽得最多的還是觀音菩薩、如來佛祖。
但在聽得此說法后,她就隱隱約約感到晴明本身和稻荷神還有鵺妖、王城等幾件事之間有一定關聯。
只不過晴明這家伙總是不把事情說破,害得人猜來猜去。
柯莉可干脆不客氣地說“哎,我怎么覺得,你們好像是還在策劃著什么”
晴明笑而不語起來。
至于稻荷神,祂對此沒有否認。
祂笑瞇瞇道“你想知道的話,告訴你也無妨,但此事說來話長,好歹先讓我們進屋坐下吧。”
柯莉可“”
果然狐貍還是年紀小的才可愛,像這中能去演聊齋的,有時候真叫人惱火。
柯莉可邀請他們進屋坐下。
然后她又留意到稻荷神時不時往那料理臺的方向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