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親自帶在了身邊。
同樣,這又是一次,或者說是最后一次對李承乾的考驗,若是在李承乾在此行之中,沒有表現出自己的能夠成為大唐儲君的能力,大唐君王的能力,那么陛下就會隨時隨地的廢掉太子。
一紙詔書,即便是李世民出現問題,跟隨李靖的李泰,就會順勢上位。
這一切,其實早就在布置之中。
只是此時才體現了出來。
看似毫無痕跡的布置,卻在緊密的聯系之中,讓李泰同樣有爭奪皇位的能力,如果發生任何意外,李泰都有能力爭奪皇位。
這其中的層層玄機,極為的兇險。
可正是這種層層玄機之下,卻有著令人恐懼的智慧。
李靖的效忠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李世民,恐怕即便是朝堂之上有人命令,對方也不會聽。
陛下安在,李靖便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可陛下若死,李靖一定會擁護李泰前來長安城。
而李世民帶走玄甲軍,帶走北城守軍,長安城守兵,各府府兵,可以說這已經帶走了長安城大半的力量,不管長安城發生什么,都不會大亂,而到了涇河一線,有李世民親自坐鎮,斷然是李承乾有丁點的歪心思,能聯系到的,也只有少數的府兵和一些支持李承乾的家丁,家將。
最壞的打算,這些人在玄甲軍之下,也翻不起大浪。
雖然這只是一次李世民悍然死命發動的命令,確實將其中各個環節都考慮了進去,環環相扣,嚴絲密縫,彈壓下來所有的矛盾,所有不安的份子,都不會輕舉妄動。
“陛下,誰來代理朝政”
可問題來了,李世民走了,太子走了,可以有點擔當權力的李泰也走了,現在大唐的政治中心,誰來代理朝政,誰來監國。
這是一個大問題。
李世民也頓了頓,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面孔。
父皇
李世民搖了搖頭,大唐即便是再危險,父皇也老了,已經處理不動朝政了,好好的安享晚年吧。
皇后
李世民也搖了搖頭,后宮不得干政,若是在他這里開了先河,對大唐皇室不利。
那還有誰
嬪妃之子,李世明還是搖了搖頭,大唐已經夠亂了。
如果再讓非嫡出的參與進來,現在倒是簡單了,可這無疑會讓嫡庶之爭進一步的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