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信誠徹底的高句麗失望。
如果秦牧不送信進入城內,迫于不明白大唐的態度,信誠不會輕易的打開城門,因為他要為高句麗的百姓考慮。
這一城的百姓是無辜的,如果大唐真的在攻破平壤之后,屠城,那他也會是反抗大軍中的一員,絕不會允許大唐的攻進平壤城。
但是在秦牧主動接觸之后,在勸降信之中明明白的告訴信誠,他并不會因此對高句麗的百姓動手,言明百姓的無辜,講述高句麗的反抗,指揮讓百姓傷亡更加的慘重。
并且許諾在攻打平壤城之后,他會善待高句麗的百姓。
無疑,這份承諾,對于僧人信誠來說,太過于重要了。
信誠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而信誠此時在高句麗之中,地位還是非常的超然的。
淵蓋蘇文為了穩定民心,在一開始,就威脅信誠幫他祈禱,為百姓祈福。
所以在信誠確定要今晚打開城墻之后,就主動聯系淵蓋蘇文,要為百姓祈福,穩定人心,本來信誠就在干這件事,現在白天剛剛大戰了一場,高句麗士卒損失慘重。
淵蓋蘇文自然不會再拒絕。
“我這讓將士跟隨高僧。”
淵蓋蘇文現在對信誠很是信任,見信誠要去祈福,想要派兵保護信誠的安全。
信誠搖了搖頭,嘆息道“百姓何苦,國相大人不必派人保護貧僧,若是貧僧真的被百姓所傷,那也是貧僧的罪過,沒有為他們祈福,沒有讓福澤降臨在他們身上,這是貧僧之錯,與百姓無關。”
“如果貧僧真的被憤怒的百姓所殺,貧僧還想求國相一件事,那就是不要遷怒于百姓。”
淵蓋蘇文聽到信誠如此真誠的話,十分你的感動,親自送信誠離開,并且十分感激的道“高僧境界早已超脫,令人信服,為了高句麗,高僧付出了所有,本相保證,只要這次高句麗度過了危機,本相一定在高句麗為高僧建立百座廟宇,供高僧宣揚佛法,普度眾生。”
說白了,淵蓋蘇文也算是半個佛徒。
這大概也是壞事做多了,想要在佛前懺悔。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信誠直接打著淵蓋蘇文的幌子,帶著淵蓋蘇文的信任,在眾多的情緒不穩定的守城士卒的軍營之中祈福。
名義上是祈福。
但是實際上,信誠非常輕松的就聯系到了左相舊部和信奉他的佛徒,本來這些人早就不滿淵蓋蘇文的統治,尤其是在淵蓋蘇文強行征兵之后,可以說早就對淵蓋蘇文布滿。
本身信誠只是僧人,在高句麗中并沒有什么實權,但是現在隨著亂象叢生,百姓憤怒的情況下,讓信誠擁在這特殊的時期,擁有了領導的能力。
此時的信誠,已經無關權貴,無關錢財了。
這是在如此的混亂的戰爭之中,讓所有人都獲得了一絲期望與舍棄。
就如同精神被腐蝕了一樣,這是百姓在戰亂之中看到的唯一的希望。
如果淵蓋蘇文沒有強行征兵,對百姓殘暴的進行統治,作為都城的平壤城,即便是只有一萬將士,也可以守一段時間。
因為都城代表著一個國家最后的尊嚴,只要引導得當,高句麗的百姓一定會反抗到底,而不會像現在這樣,與百姓離心離德,僅僅憑借著信誠這樣一個僧人,就撼動了超過半數之人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