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思的胡亂的猜測,通過這些軍隊他想到很多往事。
這些往事都是陳年舊賬,翻不得,但是他現在依舊在想,而且越發的確定,這就是建成,或者李秀寧手底下的軍隊,在注重方向的培養下,才會形成現有的局面。
曾經太子跟李秀寧也走的很近,而且關系也好,而李秀寧也常年行軍打仗,對軍事只事頗有見解。
如果在最終失敗之后,他將這支軍隊交給李秀寧,而李秀寧帶著這支軍隊遠走幽州,蟄伏于此,而又在輾轉反側之下,最終李秀寧將這支軍隊交給了秦牧。
這樣的解釋,在他看來,也算是比較合理的一個理由了。
而且也能解釋得通,為什么這支軍隊會擁有保家衛國的銳利氣勢。
他當年沒有聽過這支軍隊,那么也就是說,這支軍隊被李建成當做底牌來用,但最終沒有排上用場,轉而在李秀寧的手中,李秀寧這些年常年在邊關鎮守,指揮和訓練這支軍隊,進而讓這支軍隊逐年養成了這種氣勢。
而在最終,在某種原因之下,李秀寧將這支騎兵交給了秦牧。
這樣的一支軍隊肯定是見不得人的,這也就解釋的通,為什么李秀寧從來沒有詳細的提及這支軍隊,直到程咬金來了之后,才發現了這支軍隊的存在。
李世民眉頭緊緊的鎖在了一起。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就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李秀寧是不是也知道秦牧的事情,不是在他告訴李秀寧之時,而是在此之前早就知道。
而這個時間段,超過了程咬金知道這支軍隊之前。
“秦牧來幽州城三個月,表面上,什么都沒有發生,但是在暗地里,卻是這場軍權轉變的關鍵。”
李世民在瞎猜,這也是帝王,要是換做旁人,早就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將這種猜想說出來了。
但是李世民就是靠著自己的瞎猜。
最終將整個事件都聯系了在了一起。
用一個個合適的理由,將整個時間串聯在一起,最終才有了這樣的猜測。
而且這種合情合理的猜想,是無法拒絕的。
“如果真要是這樣,那是否秦牧是抱著復仇的想法”
李世民心思活絡,如果在這整件事情走向之中,存在于一種誤會,讓秦牧明知道一種皇子的身份,卻依舊選擇了叛亂的方式來結束他的統治。
那就有一種可能,有人可能誤導了秦牧,告訴秦牧,他是前太子之子,是他一手奪走了前太子的皇位,而秦牧來幽州城,就是為了收取這支軍隊。
而這一切暗中推波助瀾的,就是太子舊部。
“難道真的是朕太過于仁慈了嗎。”
李世民心中微微的嘆息,當年沒有動太子黨羽,只誅殺了部分明面上反叛他的人,其余明明是太子舊部,但卻沒有參與叛亂的人,他都全部放過。
甚至到現在,還有早年屬于太子一脈的將軍,在鎮守著一些重要的城池。
因為這些人是忠于大唐的,即便是不忠心于他,但是他也相信,為了大唐,這些人可以豁出去命來保護。
這也是他為什么要放過這些人。
為大唐好,就是為他好,為國而放下個人恩怨,是值得任何尊敬的。
可是現在細細想來,說不定正是因為這股力量在暗中推動,才有了現在這一幕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