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輕聲嘆息,也是跟著點了點頭,自己心里也想,但也是被長孫皇后給說動了。
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被長孫皇后的決心給驚到了。
而長孫皇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站在李世民的利益角度上做出的決定,這也是讓李淵對長孫皇后改觀的原因。
他也不得不說,李世民能擁有長孫皇后這樣的賢內助,真的是前世修來的福報。
平時看不出什么,到關鍵時刻,卻是力挽狂瀾的那個人。
迅速的,長孫皇后和李淵兩人,在尉遲敬德的護送下,迅速的離開了長安城,向著涇河防線而去。
而此時的朝堂,也是爭論不休。
而就在此時,一名宮女帶著長孫皇后的詔書出現在了朝堂之上。
用的皇后大印,但此事長孫皇后已經離開了長安城。
上面的內容說的非常的清楚。
長孫皇后與太上皇前往高句麗調查事情,迎接陛下回朝,朝堂諸公靜候佳音,穩定朝堂局勢,穩定大唐根基,切莫自亂跟腳。
而順手,長孫皇后交代清楚,玉璽暫且由太上皇保管,送往李世民所在。
可以說,直接斷絕了很多人的想法。
這個時候若是有人直接下詔書,用印,并不是不可以。
在這種亂局的當下,什么事情都可能會發生。
這引發了地震,誰也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最先動作的,竟然是長孫皇后。
拿玉璽,帶李淵,雖然沒有帶足夠的兵力,但是這份果決,還是讓在場的朝堂諸多朝臣心驚。
這個時候即便是有人想要挾李承乾上位,也要先考慮追回玉璽才行。
而沒有了長孫皇后和李淵,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名正言順的進行。
因為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李世民不在的情況下,能獲得李淵或者長孫皇后的支持,才能順利的推行繼位的事情。
但是現在長孫皇后和李淵都在,再想要行諸多的事情,就要艱難很多,除非公然的占領長安城,謀權篡位。
這就是考慮清楚后果了。
李世民還活著,大唐的軍權還在李世民的手中,但凡李世民回來,軍權在手,長安城的亂象就會迅速的被平滅。
而且長孫皇后的做法也非常的明智。
如果繼續呆在長安城,在這個亂象叢生的地方,會生出很多不必要的變故。
但是離開長安城,反而會讓很多聲音直接煙消云散。
可以說,長孫皇后直接給所有的朝堂諸多大臣做出來表率,也明確了一種態度,那就是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迎回陛下。
其他的事情,都靠邊站,如果有別的心思,那就是犯上作亂。
這是前所未有的魄力。
迅速的,紛亂的朝堂,只剩下兩道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