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有的病例全都派出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突破秦牧的分數,將消息傳出去。你最快以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出去。
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此時,兩人放棄了長安城的抵抗,全力的讓剩下的將士分散出去傳遞消息,一個長城現在丟失了,可怕可怕的是,遠在高句麗的大軍還停留在高句麗不知道大唐境內發生的事情。
而就在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聯合作出決定之后。魏征也跟著說道“房公,杜公,就讓我去跟秦牧去談吧,縱然不能讓秦牧停止腳步,也能拖延他進攻長安城的步伐。”
魏征說的十分的輕巧。但是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這個時候繼續勸說就是。送人頭一樣。
“魏公。”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深深的夜拜了魏征。
“拜托了。”
軍國大事面前無文人和將軍,有的只是忠君愛國。
對于他們來說,大唐是他們付出了一輩子的地方,絕不忍再到生靈涂炭的局面。
迅速的魏征拿著節仗一個人走出了長安城,向著秦牧大軍所在走去
縱然前方生死無知他依然無悔。
或許在別人看來。他是那個在戰亂之后投降的人,當年他還是太子的人,就在太子兵敗之后臣服在了李世民的旗下,做了李世民的朝臣。
這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背叛李建成的人,沒有文人的風骨,也沒有將軍的傲氣,在生死危機之下選擇了臣服于強者。
這在很多人看來不是很理解。可是對他來說,當時朝中局勢大變僅僅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變化太快太突然了。
在突然之間發生了那樣的叛亂后李市民迅速的掌權。
或許在當時,他會選擇跟李建成一起陪葬可是他沒有,也沒有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辭官隱退,而是再一次的踏入了朝堂之上,曾經的敵人變成了君臣關系而他也努力同心的為大唐付出所有。
所以說對他來說。如今的大唐是他心中的大唐。
李世民雖然不是他心中的皇帝。但卻是一位合格的皇帝,這就足夠了。
可以說的對他來說,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帝王,沒有鳥兔死,走狗烹。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多少帝王多少名臣良將。最終走向了敵對的局面,但是李世民沒有,凌煙閣二十四忠臣有很多人都活著在長安城之內,安享太平,回歸祖地享受著大唐盛世,李世民擁有著所有帝王都無法企及的氣度。
這是他最佩服李世民的地方,或許對他來說,這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而李世民與其他帝王最大的不同就是李世民的胸懷無比的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