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如何且不說,至少這一刻,蔡文姬已經沒有了思考能力。
“正是如此。”蔡邕給予了蔡文姬肯定的答案,“所以,我剛才才那樣旁敲側擊孫權的想法,我發現那小子思維獨特,不拘一格,而且從他對佛教的看法來看,確實也有統治之才。孫家本就是兵家代表,加上孫權又有讓文化大融合之心,所以我才要把那些書托付給他。”
蔡邕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他雖然懂獨尊儒術的意義,卻是無法認同。百家爭鳴,那可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豈能說廢就廢焚書坑儒,到現在雖然已經失傳了很多學派,但正因為如此,蔡邕不忍心見這些文化與思想進一步消失下去。
于是,那些年,蔡邕走南闖北,收了無數寒門弟子,其中大半都是百家之后,蔡邕在教導弟子的同時,歸納百家思想,收集殘存書籍,總算是把當年的百家爭鳴恢復到了鼎盛期的大半。但,蔡邕也只能做到如此而已。他的所作所為,一直被官方詬病,最后只能無奈罷官,書雖然是勉強保住了,但蔡邕始終不敢把百家思想重新傳承出去。
直到今天,蔡邕見到了孫權,終于是找到了他那些敏感書籍真正值得托付之人書,本來就應該放在它最有價值的地方。相信孫權,就算不會去大力推崇百家思想,他也不會讓百家的文化失傳,至少孫權會好好珍惜這些書籍,至少他也有能力能保護這些書籍。
“而且,不僅是書,琰兒,你此生命途多舛,我希望能借帝王之氣,幫你改命”蔡邕看向蔡文姬,突然道。
“啊啊”蔡文姬愣了愣,終于清醒過來,“爹,你想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蔡邕卻是搖頭一嘆,“跟這樣一個人拉上關系,你永遠無法知道對錯。”
自古開過皇帝的身邊,伴隨著無數機會,也伴隨著無數的危險,你可能一早就替皇帝擋災送死,成為帝王路上的一顆棋子,也可能成為開國功勛,世代蒙陰。不可否認,緊追帝王,確實是逆天改命的最佳渠道。但既然稱之為是改命,現在的命理就不作數了,改過之后會如何,要改過之后重新看相才行,現在的蔡邕可看不穿。
“所以琰兒,這次我希望由你自己決定。”蔡邕對蔡文姬道,“我只能說,目前的孫權可以一交,但未來他會變成什么樣,我們沒有人清楚。”
“爹,我不過是個女兒家,那樣的人物,豈是我說交往就能交往的。”蔡文姬苦笑。
“哈哈,那之前是誰毫不客氣就把人叫來了呢”蔡邕大笑。
蔡文姬臉一紅,急忙道,
“之前那不是不知道嗎,現在我可不敢再對他揮手揮腳了。”
“有哪里不一樣嗎有帝王之相,不代表他生來就是帝王”蔡邕道,“琰兒,你不要太過于妄自菲薄了,有些事情,并不是壓力,換個角度,那可能是榮譽。你看太傅袁隗,為什么那么想當帝王師能對未來的帝王頤指氣使,這可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做到的。”
“”
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都知道考試不能緊張,但有幾個真正能做到的這根本就是不可控的好嗎
“爹你就不該把這種事告訴我”蔡文姬滿臉苦澀。
告訴你,就是希望你能在心里把握好一個度啊。蔡邕在心中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