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黃祖的說辭,史子妙不置可否。黃祖則完全不理會這些,自顧自的繼續說了下去,
“這場談判,原本孫家是處于被動的。但現在,孫堅鬧了這一出,轉被動為主動,反過來將了我們一軍。我們拿不出來人,孫家就有足夠的理由揮兵攻打荊州,而孫堅只需要隱在背后指揮就行。史齋主,孫家攻打荊州,首當其沖就是我江夏,我吃飽了撐著嗎,會做這種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說句難聽的話,要是我江夏一旦被攻破了,孫家的江東軍長驅直入,直接兵臨襄陽城下,屆時,整個荊州誰會是他們的對手難道還指望蔡瑁嗎”
黃祖的語氣明顯帶有嘲諷,或許蔡瑁是當過好些年的將軍,但他有打過幾場硬仗不是黃祖自吹,整個荊州,縱觀上下,也就只有他黃祖有兩把刷子,想要抵抗江東軍,唯有靠他黃祖才行,其他人不過是紙上談兵。這就是他黃祖的底氣
你荊州劉表要是不把我好好供著,大不了一拍兩散,我舉城投了江東去,到時候看你拿什么來守現在的黃祖可不是歷史上的黃祖,歷史上的黃祖,因為射殺孫堅的原因,跟孫家有死仇,他沒得選。如今卻不同,孫堅失蹤,當然,是不是真的失蹤還不好說呢,至少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是他黃祖干的。況且,就算是真的,孫家人要怪,也會怪到慈航靜齋,怪到劉表頭上,關他黃祖什么事
史子妙一行離開江夏城主府,
“師尊,您當真相信黃祖的話”一親近弟子問道。
“一面之詞不可信。”史子妙簡單作答,沒錯,或許從動機上,找不到黃祖害孫堅的理由,但還是那句話,目前最有能力作案的,就是黃祖,所以史子妙不會排除黃祖身上的嫌疑,“不過,黃祖有句話說的沒錯。不管孫堅是真的失蹤也好,假的失蹤也罷,江東軍很大可能會攻打過來。懷疑什么的,放在心上就是,現階段,還是舉全力支持黃祖,江夏不容有失”
“明白那關于孫權還有傳國玉璽”
“孫權,居然在那種情況下還能逃出去,說實話,我也小看了他。這小子心思敏銳,行事飄忽,捉摸不透,袁術想要從他身上得到玉璽,可沒那么簡單。此事先不急。既然不排除有孫堅隱在幕后的可能,那我們往江東走一趟,看能不能把孫堅逼出來。”
若是能把孫堅逼出來,那當然好;而要是孫堅始終不出來,證明他真的失蹤了,其實更好,因為史子妙完全有信心讓江東軍后方不穩,乃至無家可回。但,這只是從短期來看如此。史子妙習慣通觀全局,她喜歡一切盡在掌握當中,所以不管孫堅是生是死,史子妙都希望能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不然的話,這個疑案始終都會懸在史子妙心上,她會擔心,哪天孫堅會不會再次出來了,她會擔心,這背后會不會還隱藏著什么巨大的敵人與陰謀,孫堅失蹤,江東與荊州交戰,到底對誰最有利
汝南,袁術府上,
“依你看,孫權此子如何”袁術問道,他旁邊,是一白胡子老頭,長得那叫一個仙風道骨,用孫權的話說,就跟個算命的半仙一樣,此人卻是袁術麾下的謀士,楊弘。
“屬下看不懂。”楊弘直言,“乍聞這個消息,就是我等也會驚詫異常,孫權他卻表現得那般冷靜,實在非是人子應有的反應。”
從來沒有聽說過孫權跟他父親孫堅關系不好吧就算他們真的關系不好,那聽聞孫堅失蹤,孫權也該表現出一絲痛快或者喜悅之情出來吧
然而事實上呢,孫權冷靜到、淡漠到,就好像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旁觀者,在聽一個毫不相干的故事一樣。楊弘這么多年也見過不少人了,他還從來沒遇到過孫權這樣的,哪怕是成年人也沒有,更何況還是個小孩兒。
“我也覺得有些奇怪,據我所知,他應該不是那種感情淡漠的類型。”說著,袁術瞥了楊弘一眼,“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我是想說,這孫權會不會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底氣”
楊弘一凝,
“主公的意思是,孫權他早就知道孫堅會失蹤孫堅事先有跟他知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