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套路實在是太深了。孫權也不得不佩服,姜還是老的辣
“且問,當世間出現何等現象之時,是大漢將危的征兆”史子妙發問,孫權連忙收起雜念,開始認真考慮起問題來。
“誰先答”
史子妙沒有停留,直接說道。
孫權跟小丫頭互看一眼,都沒有立刻吱聲。孫權想了想,他現在最大的難題,不在于思索史子妙問題的答案,而在于揣摩出一個切合史子妙內心、并又不算違背自己本心的說辭孫權不能說錯話,他需要考慮的細節太多,是以先答不利。
見小丫頭沒有開口,孫權當仁不讓,搶著說道,
“我后答。”
對此,小丫頭也不甚在意,笑了笑,
“那我就先答好了。”
孫權暗自一笑,這小丫頭,固然聰明,但畢竟人小,思考問題必然有所疏漏。屆時,除開詮釋自己的觀點外,孫權只需要對小丫頭的內容稍加補充,立馬高下立判。
“我覺得,當絕大多數百姓生活困苦、顛沛流離之時,就是大漢將危的征兆。”小丫頭一來就直接闡述了她鮮明的觀點,而這個觀點,估計也跟小丫頭自身的遭遇有著極大的關系。
“何解”史子妙問道,她需要小丫頭的深度闡述。
“當百姓生活困苦難以為繼之時,心里哪還會有什么大漢,誰對他們好,誰能給他們好日子,他們就聽誰的。當年的黃巾張角,之所以能起事,弟子認為,憑借的也是這一點。”小丫頭解釋說道,“只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誰會愿意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呢”
史子妙點了點頭,沒有說好也沒有說壞,甚至無法從她臉上看出任何東西來。
“到你了。”史子妙轉向孫權。
孫權認真沉思了一下,這才緩緩開口說道,
“我認為,上官師侄說的有些片面,我不是說她講的不對,而是覺得她說的不符合當今世情。誠然,百姓心中確實沒什么大義,誰能給他們好日子,他們就聽誰的,但真正能威脅到大漢的關鍵,在于那個誰有沒有反漢之心比如徐州陶謙,他讓目前的徐州百姓都過著富足安定的日子,百姓也都敬仰他,愿意聽他的,但陶謙絕不會反,自然也不會威脅大漢。反觀張角,張角自己明明過的并不困苦,他也有能力給眾多百姓帶去安定,如果張角也完全忠于漢室的話,那現在就不會有黃巾賊,只會有人人敬仰的太平道義士了。”
簡單來說,如今還是封建社會,是非曲直全在諸侯一念之間,小丫頭以民為本的思想,實在是太過理想,太過超前了。
“所以,你的觀點呢”史子妙問道,孫權說來說去,都在否定上官蒂,他還沒說出他自己的答案。
“我的看法是,一旦有人稱帝,那就說明大漢危矣。”孫權回道,“當今天下,心里相當皇帝的諸侯,絕不止一個兩個,但為什么始終沒人敢稱帝,是因為大漢正統的威壓還壓在所有人頭上。這些人擔心,一旦自己稱帝,立刻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被天下孤立,為諸侯共討。當年董卓只是挾天子,就有十八路諸侯聯合反董,這正是現在這些諸侯害怕的根源。可一旦什么時候,真有諸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稱帝了,只能說明大漢的威勢已不再,此人認為,就算他稱帝了,真正會出兵討伐他的也寥寥無幾。此頭一開,如不抑制,相繼稱帝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從此,漢將不漢,近乎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