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小子,還是一如既往精明得可怕。”竇玉茹收起臉上的笑容,說真的,也難怪孫匡會怕孫權,你聰明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瞞不過你,試問誰不怕你呀
“曹操手下有能人,這外交手段倒是玩兒得溜。人既然來了,那就送回江東去,交給母親安排吧。”孫權安排道。
“你不見上一見”竇玉茹問道。
“有什么好見的歸根結底,也是個可憐的女人,就不為難她了。相比之下。”孫權看向竇玉茹,“你突然過來,恐怕不是為了說這個吧”
竇玉茹眼睛一瞇,
“果然什么都瞞不過你。最近外面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流言。”
孫權“直說吧。”
竇玉茹“說大漢氣數已盡,獻帝應該退位讓賢,你孫仲謀,才是天下新主”
“捧殺啊。”孫權低聲一笑,這事雖然在剛剛的三思幻境中已經知道,但孫權還是忍不住再次問道,“這流言誰傳出來的”
“誰傳出來的不清楚,但據我門下調查,有一點很確定它是在江東內部興起的。”竇玉茹回道,這恰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正常來想,這應該是敵人之計,畢竟袁術的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可各種蛛絲馬跡卻表明,這個流言產自江東內部。
有些事情,竇玉茹能查,別人自然也能查,于是很快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發展,因為整個事情的性質不一樣了
江東不乏聰明人,若是敵人的擾亂之計,那大家一致對外,很快就能把謠言平息。但江東不乏“聰明人”,這次流言來自江東內部,這些聰明人不免會想這會不會是孫權的意思
孫權等不及,想要取而代之了
此時,偏偏孫權沒在江東,謠言興起之時,他沒辦法第一時間否認。當然,也恰恰因此,又更讓人懷疑,孫權是不是故意遠離的江東。于是,有了進一步散發的土壤。
有聰明人,自然就有會“揣摩上意”的沖動者,這個時候,是該他們主動站出來了。
陰差陽錯,在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周瑜的默許下,一封封請求獻帝冊封孫權為吳王的折子遞到了建業新皇宮,獻帝的跟前。
異姓不得封王,這是祖訓此舉,不異于已經把刀架在了獻帝脖子上,就看孫權什么時候愿意伸手更進一步
“袁紹已死,這天下局勢已經近乎明朗,照我看,你不如就順勢而為,漢室皇帝已經不重要了。”竇玉茹借機說道。
“你說這種話,讓我很難不懷疑這流言是不是你魔門放出來的。”孫權說道,孫權或許是不在乎皇權,但此事一起,勢必會跟慈航靜齋徹底,而外人不知道,這更關乎著孫權對一個人的承諾。
“你可別冤枉我,我要有那么聰明,還會事事被你利用”竇玉茹搖頭道,這話倒是沒假。
這個時代可不是網絡時代,流言不是一天兩天突然就能形成的。有人在暗地里布局,并且很可能早在孫權偷偷跑去北方刺殺袁紹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布局
到底是誰隱在幕后,這很重要。但當務之急,對孫權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件事。
獻帝的猜忌,不用想孫權也知道。一朝被蛇咬,十怕井繩,獻帝對孫權可沒那么信任。這只是其一。其二,現在,江東內部,已經因為這件事,被分成了相互對立的兩派。支持孫權稱王的,反對孫權稱王的,所有人,都在等著孫權的答復,等著孫權對他們的封賞以及對另一方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