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你當真要這般無情嗎
數日之后,
建業,
孫權挾大勝凱旋而歸,不僅輕而易舉就奪回了合肥跟廣陵這兩處戰略要地,同時,還俘虜了曹操麾下大將李典
皇宮,殿前,準備上朝。
站在首位的孫權突然把頭一歪,對身后的周瑜說道,
“我突然有點理解曹操。”
“理解曹操”周瑜有些意外。
“我們的這位陛下啊,總是喜歡在作死的邊緣反復試探。”孫權說道。
周瑜眼睛一瞇,若有所思的點頭。隨即,孫權給周瑜說了幾個名字,周瑜立刻招手,當場派人處理。
原來,剛剛孫權用三思幻境模擬,居然發現都這樣了,竟然還有人敢反對他稱王,不用說,自然是獻帝的安排。
這幾個人敢開口,肯定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不過血染大殿,畢竟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孫權懶得折騰,先在殿外就把這幾個人押下再說。
就這樣,在無數人驚恐的神色里,幾個大臣被士兵押走,孫權轉過身,跟所有人一一對視,突然一笑,說道,
“大家都不要這么拘謹,今天是論功行賞的好日子。至于剛剛那幾位同僚嘛,最近總是早出晚歸的,太辛苦了,于是我讓他們回去休息幾日,沒什么大礙的。”
“主公仁義,體恤下臣,實乃江東之福。”眾人稱贊。
這一天,
張纮上書,盛贊孫權數十項功績,請求皇帝冊封孫權為王。
獻帝準奏。
孫權上前提議,追封猛將陳武為侯。
獻帝準奏。
孫權提出科舉制度,用于國家選拔人才。
獻帝準奏,同時任命孫權為科舉主考官。
所有人都沒料到,原本讓人議論紛紛的孫權冒天下之大不韙稱王之事,現在卻被這所謂的科舉給搶走了風頭。之所以出人意料,不僅在于這個政策本身,更在于事前孫權連一丁點風聲都沒透過。朝堂上孫權只說了個大概,至于細則,所有人都在等著孫權公布。
“有件事我很好奇。”退朝后,周瑜問孫權道。
孫權“關于科舉嗎”
周瑜“不。關于你為何不殺李典。”
“哦周大哥你對我的科舉制度沒有異議”孫權意外道。
周瑜淡淡一笑,回道,
“失了慈航靜齋,你總該找個方法代替吧。沒錯,這或許會動了某些士族的根基,不過你選的時間很對,這個時候,沒人敢鬧。想做什么,就大膽去做,我們都會在身后支持你”
“江東擴張,急缺人才,我理解。那你留李典一命,莫非也是想招降他”周瑜看著孫權問道。
“我并非圣人。”
孫權如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