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臉一紅,但沒怎么遲疑,還是答道,
“主公是更重視做實事的賢才。”
一個是喜歡,一個是重視。
孫權拍了拍潘璋肩膀,
“聽說呂蒙在前線兢兢業業的守著,本來想說你兩句,看來你心里比誰都清楚。”
呂蒙跟潘璋,同一出身,一開始都是拼命三郎,等兩人干出一番事業之后,呂蒙還是在拼,還是在練,潘璋則變得惜命起來,連魔門那短命的功法也沒再練了。
顯然,潘璋心里也認為周瑜是孫權殺的,太厲害反而容易性命不保。潘璋不是沒有野心,而是他不愿再碰兵權,潘璋只想當個寵臣,他不想當第二個周瑜。人各有志,對潘璋的想法,孫權也不會說什么。
那么,潘璋出現在這里的原因,孫權也能推斷出來了。潘璋認為,自己回江東必然會第一時間來周瑜靈堂作一場秀那些因為害怕孫權而不敢來周府的,恰恰是他們不了解孫權
孫權看向諸葛亮,諸葛亮也是這么想的嗎
“不知吳王可有我師姐的下落”迎著孫權目光,諸葛亮問道。
“她沒事。”孫權回答,當然,他也只知道這么一個簡單的答案,至于貂蟬具體在哪,孫權不清楚。他判斷的依據,在于系統。自系統中知道周瑜死了,自系統中知道貂蟬沒死。
諸葛亮點了點頭,其實就算不問,從孫權淡然的姿態中,諸葛亮就已經猜出了答案。不過,這當中也產生了個誤會,孫權這么晚才回江東,在諸葛亮看來,孫權是去確認貂蟬的安危去了。陰差陽錯,倒也對孫權生出了一絲好感。
隨后,孫權帶頭進入周府,出乎潘璋意料,孫權并沒有大張旗鼓去作秀,在畏畏縮縮的周家人面前,只是簡單的拜祭了周瑜,很快就離開了。
回孫家的路上,潘璋架著馬車,親自當起馬前卒,諸葛亮則有幸跟孫權同坐馬車之內。
“你以旁人的眼光看,會不會覺得我冷漠無情”孫權突然對諸葛亮道。
既是問諸葛亮,也是問他自己。大概是道心種魔心法的影響,孫權最近發現,他的情緒經常走兩個極端。剛發現周瑜死的時候,孫權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氣勢,當時把張寧嚇得不清,可一旦平靜下來,孫權瞬間又淡如水。
在來之前,孫權是想的跟潘璋類似,倒不是作秀,而是孫權至少也該拯救一下輿論,挽回一下自己的名聲。類似的事情,孫權當年可沒少做,他才是最會利用勢,最會搞輿論戰的那一個。
可事到臨頭,孫權自己都沒想到,他突然看淡了,來拜祭就是單純的拜祭,沒有乘機去做文章。在如今這個浮夸的時代,不像曹操那樣吟幾首詩,不像劉備那般擠幾滴眼淚,那不就是冷漠無情嗎
“我能感受到吳王的真心,至于旁人,就不好說了。”諸葛亮道,“不過吳王又何必為此煩心。信你的人,自然信你,不信你的人,你做什么他們也不信。”
孫權笑了笑,
“以己度人固然好,但也不要過于以己度人。世間像你這樣有主見的人不多,更多都是墻頭草。不過你居然信我,倒也讓我意外。”
“說實話,我也很意外。”諸葛亮說道。諸葛亮雖然沒有一來就認定周瑜是孫權所殺,但對這件事,諸葛亮至少是有所懷疑的。本以為,最終要靠證據來定論,可諸葛亮自己都沒有想到,只是因為感受到孫權拜祭中的真誠,他就做出了如此的判斷。莫非,這就是孫權的魅力這就是孫權能走到今天的才能
沉吟中,車外的潘璋突然一聲驚呼,
“有刺客保護主公”
孫權輕輕蹙眉,一秒過后,對車外的潘璋吩咐道,
“不必管他。調轉方向,去皇宮。”
“啊”
潘璋傻眼,不管他等著人來殺嗎
,,,